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冬季性能测试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冬季性能测试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在冬天实际里程会打折扣吗?
我上班下班每天100㎞通勤,50㎞高速,20公里环路,30公里拥堵。
夏天25度以上,开空调23度左右,50%以上电量100公里掉电13%-14%左右。
50%以下电量100㎞掉电18-20%左右。
10-25度没啥变化,不用开空调,还更省一点。
0-10度,100㎞掉电20%左右。
-10--0度,100㎞掉电25%左右。
-20度,100公里掉电30%左右,续航不到300公里了。
当然,我上车之前就打开空调,25度,全程空调加座椅加热,听歌。
大脚油门,不磨迹。
比亚迪汉顶配续航550km。
打折情况不同用车环境不一样。
近半个多月,用车环境整体温度七八度附近。就上下班通勤来说,一般续航大概350左右,大概只能跑表显63%,最差续航280,也就是表显续航率50%左右。上面都是空调或除雾开启的条件下。中长途续航反倒好不少,跑了一次西安到黄柏塬往返,用车环境温度3-17°,实际跑了约550km,表显掉电641km,单程开启空调,续航率86%!表显最好的一次,去程高速acc巡航110,平均时速106。返程由于电量充沛 设置高速acc巡航130,平均时速约115。国道一半平均时速55,一半山路国道平均时速40左右。 西安往返黄柏塬,是目前所有使用和表显最接近的一次。
还是那句话,1、家里具备拥有两台车的条件/只有一台车,但只用于日常通勤,单程超过100公里就绝不考虑自驾(例如我自己)2、有固定的充电桩。
符合上述条件,买台电车没毛病。
不符合这些条件,就老老实实买油车。
比亚迪全新秦EV,单程50公里,早晚上下班,续航最低打六折(零下十度,空调18度,六成高速)。短途,开车间隔时间越长,对续航越不利,因为电池启动之后为了保持活性会反复自加热,这个过程很耗电。供参考
动力电池在低温下性能降低,本质原因在于电解液粘度增大,离子传导速率下降,电池极化效应严重,从而导致充放电容量明显衰减,最终使得新能源汽车冬天续航里程大打折扣,这是材料的客观特性,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当下动力电池材料的极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给电池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保护电池,以尽可能让电池维持更高的工作效率,减少续航里程折扣。
既然我们知道问题的核心在于温度,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用一些措施来让电池工作的环境温度更舒适一些。
比如,给电池穿个“羽绒服”。我们的电池包***用密封设计,内部填充有耐寒隔热抗老化的硅泡棉,类似于建筑物外层的保暖材料,大大减少了热量散失。
此外,我们优化了充电策略,在充电过程中根据电池特性,匹配温度、锂离子活性输入合适的功率,使充电过程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而在充电完成自动断电后,利用充电桩为电池保温(插枪保温功能),使每一次出行都满电出发。
除了我们在设计端为新能源车搭载的这些功能,其实用户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好的用车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比如回家后趁着电池余温尚足,给爱车安排上充电,能在库内(室内)停车更好;勤充电,尽量避免电池亏电;甚至注意保持胎压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获得更多技术细节:
为什么长城汽车新能源系列冬天不怕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冬季性能测试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冬季性能测试标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