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近新能源车破产的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最近新能源车破产的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工信部点名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1年未产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的高红利期是这些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补贴一旦开始退坡、监察骗补的力度加大,这些企业注定不能持续生产。
以天津美亚、长安合资、安徽奇瑞等、广汽本田等企业为例,其产品成本控制的能力几乎没有。全国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为首价格基本控制在同一水平,行业垄断导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昂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供应商比亚迪也是一家独大,而且作为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以整车平台供应为主,动力电池是附带销售,而点名的这些企业多数是不够资格有战略合作关系的。
在加上研发团队的缺失,电控也要依靠第三方公司提供,三电的成本非常之高。而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大多比较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品质也没有保障,依靠***购生产整车成本注定很高,但是这种品牌这种级别的车型定价过高注定没有市场,定价过低入不敷出,只能放弃生产,其实这已经是在等待大限的到来。
所以近期新能源汽车企业会有一个倒闭潮,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正面影响,优胜劣汰是竞争法则。这些企业的消失能让市场更加平衡,垂死的企业不再有恶性竞争的能力,研发型企业可以专注研发,对于技术提升反而是催化剂。
本轮被点名的企业因为没有投产能力将会被取消生产资质,能够有条件重申审核的应该没有几家了。这些企业按照知名度排名如下:
1、广汽本田
3、长安铃木(退出待定)
4、安徽凯翼(奇瑞、五粮液)
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一是为了拿到国家补助。申请了再说。二是没有新能源车的开发研究实力。三是研发走到了瓶胫。无法继续了。四是实际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远远高于汽柴油车等。总之多种原因叠加。导致30家车企1年未产新能源车。
这个很正常,是社会整个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不但是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国家的补贴严重,在科学学术研究领域,大家都熟悉的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最后的调查结果不也是不了了之了吗?国家因此投入的2亿多补贴压根就再没提。
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抱怨民族的劣根性,但其实,精日分子所崇拜的日本本土照样也有人喜欢***,只不过国外***所导致的成本更高,能够让你倾家荡产而已。所以,我们这边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大家都喜欢骗补贴,这一切都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致。所谓的漏网之鱼,是指网织的不够密,或者是有漏洞,所以鱼能钻空子,你把网织密了,张紧了,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吗?
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进入的门槛低,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的电动汽车,跟街头那些山寨小厂出的老年人电动助力车,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的外观更大些,电池容量也更大点而已。
世面上的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几乎都有所夸大,天冷散热负担重,天热开空调又严重影响续航里程,甚至前几天大家也有听说过,有小两口为了能保持电池的电量可以回家,高温下一路不敢开空调的事例,在车内扇扇子……
国内的相关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除了会堆砌电池做动力,技术含量较高点的比如氢燃料电池等,根本就无人研究。甚至很多企业,如同开头所说,就是纯粹骗国家补贴的,只要补贴到手!还出电动汽车干嘛?出了也早被老百姓看破手脚,卖也卖不出去。还不如干脆不出。
所以说,国家想借新能源或者纯电动汽车的早布局,从而实现在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总体的战略方针和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因为相关的规则不够完善,给了很多不法分子可趁之机。没有办法,毕竟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步一步来,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会逐渐的把各企业想纯粹骗补贴的想法,彻底的掐灭在摇篮之中。
比如,据说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未来,行驶里程少于350公里的纯电动或者新能源汽车,其生产企业将不再享受任何相关的***补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近新能源车破产的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近新能源车破产的品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