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汽新能源无障碍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汽新能源无障碍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车为什么没有研发模块化电池的?
我来讲讲我了解的,目前北汽集团在大力研发推广换电新能源项目,估计首先在运营车辆上使用。之前也有像吉利的全球鹰新能源搞过换电模式,但是推进比较慢,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比较大。
简单地讲有这么几点,首先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就是电池包,也是成本最高的,换电问题牵扯到电池归属问题,你买的新车电池会选择去换电站用旧电池吗?不会,如果你买的车本来就不带电池,但是目前来说这样不现实。
第二,各个汽车主机厂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他们不会做到信息共享,相反是保密严格的,而且研发方向不尽相同,再者即使都在研发换电模式,技术方案,电池包的规格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做到统一,只有国家层面出台标准法规就像快充标准一样,生产同样规格的几种电池包,使用相同的技术方案管理电池,这样可以更容易推广。
总结一下,虽然有困难,但是市场的需求和潜力在,各个汽车集团也在不断努力推进这件事的发展,就像充电国家标准一样,也是经过几年的研究决定的,相信最后都会出台统一的新能源换电标准。
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主要是3电,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而这个三电系统呢,其实是要匹配的,特别是电池方面,需要有电控的软件来进行一个控制,那这就会涉及到不同的汽车厂家,它的电控系统是不一样的,那对应不同的电控系统的话,它需要有相应的电池来给它进行匹配,这里所说的电池匹配,更主要是电池包里面的一些核心的像传感器和控制元件。我们电池的电压输出呢,它不能是直接高压输出的,而应该是要用12伏的低压控制高压,那这样的电池里面呢,就会有很多的传感器信号,需要根据不同的软件进行匹配对应。这就是其中的一个电池不能互相更换的原因之一。
第二电池呢是布置的车体上面,那每个厂家的车身结构,车身的重量,电池的固定位置,它都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像汽车的油箱,其实它也是不一样,那每个厂家呢,它可以换换油,但不能换油箱。这些车身的固定以及电池的重量尺寸都跟整车呢密切的相关,所以说每台车它都会配备不一样的一个电池包的一个总成。
如果说电池要进行一个更换模块化的其实也是有的那这个就是在电池内部的一个模组这个可以进行一个更换。这个模组呢,就有点像以前的手机电池一样,可以进行一个更换的,但不能对整个电池包特别是控制系统以及壳体进行一个统一更换。
纯电动、混动、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更看好哪个?为什么?
纠正一点错误描述:氢燃料电池汽车属于混动车,新能源汽车只有两个类目
名词解释
新能源:指非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指利用可再生或可供永续利用(无限)制造的电能。比如只要地球不消失就会一直存在的水力、地热、风能与海洋能发电,以及只要宇宙不回到”奇点“状态就会一直存在的太阳能等。这些能源是可以定义为无限能源的,因为宇宙的存在周期相比文明的出现与发展周期而言,是永恒与”转瞬即逝“的巨大差异。
综上所述,能够使用新能源发电的设备均可称之为“新能源设备”,使用电能的汽车自然也是新能源汽车。不过在电驱技术的发展阶段中,从内燃机驱动的技术一步跨越到全面纯电动是有障碍的,因为动力电池组的制造成本目前仍旧偏高,造成的结果为同价位的电动汽车和燃油动力汽车相比,其容量决定了续航里程总会低一些。
所以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与主流消费层级的购买力,在动力电池制造成本没有全面下探之前,混合动力汽车将会在过渡期内实现节能减排、逐渐过渡向最终的全电动。那么插电式混动汽车又分为哪些类型呢,或者说哪种类型的实用价值最高呢?
并联式插电混动
内燃机增程式插电混动
氢燃料增程式插电混动
很多人会把所谓的“氢燃料汽车”独立于新能源电驱汽车之外,认为这是一种由海外企业发明的“高新科技”。然而这是对技术的一无所知才会出现的错误理解,氢燃料电池并不是“动力电池”或“储能电池”,其本质是一组化学发电器。作用仅仅是消耗氢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电流,但输出的电流并不能用作直驱电动机,因为额定发电功率很低,不能满足车辆以各种速度驾驶的需求,所以此类车还需要动力电池组。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REEV),这是此类车的真实的本质。简而言之为电动汽车加装一组“化学发电器”(燃料电池堆),将电池堆发出的电流输送到动力电池组实施充电,实现“边充边走”的增程式汽车。这种模式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使用氢燃料是非常愚蠢的;因为氢本是常规能源的副产物,但产量加上制造也只是足够工业领域的消耗。电动汽车如果使用氢则需要加大产量,而利用常规能源制造氢与节能减排相悖,用电制造氢则是得不偿失。
因为一公斤氢只能在电池堆反应出20kwh左右的电,但制造一公斤氢需要消耗的电能超60kwh,如此之高的能耗真的有普及的价值吗?其次燃料电池堆的制造需要使用大量的铂金,一组小功率的电池堆的造价也要数万元;结果导致一台毫无驾驶乐趣可言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以10万的品质定出了40万左右的指导价,相信C端用户是不会蠢到选择这种车的。所以氢燃料增程式汽车在全球所有汽车工业成熟的地区,保留量平均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汽新能源无障碍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汽新能源无障碍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