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国产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国产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未交付先“翻车”,智己真的能拯救上汽新能源吗?
不止什么还能拯救上汽新能源
三个问题:
「智己」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首款车智己L7已经上市;这辆车的指导价为36.88、40.88万,单纯讨论车辆本身,似乎价格略高一些,比如纯电续航里程为615公里,不算同级车里最长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弄出个3.87秒,似乎是刻意要比汉EV旗舰四驱版快0.03秒,但实际上谁快谁慢还说不好。
车辆的配置标准不低,然而皮革座椅的应用有些拉胯,这个级别总该有真皮材质的应用;车内的屏幕倒是有很多,尺寸也都不小,只是系统使用体验也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内容;智能配置里的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标准确实不低,只是***智能驾驶系统的级别也没有特别高。
似乎智己L7的竞争力不弱,但也非同级别最强。
L7该对标哪些车呢?
这辆车的竞争对手显然是汉EV、蔚来ET7或者小鹏P7等车,可是智己却把***想敌设定为BBA;其实这个定位是不对的,因为智己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很低,初期想要打响品牌应当拿出更多的诚意来,上汽集团这个标签很难作为卖点,具体原因不赘述了;张江高科在汽车领域中不是什么“大IP”,阿里虽然知名度很高,可是近几年的人设和印象都不是很好。
其次上汽集团旗下的荣威和名爵新能源汽车几乎以失败告终,飞凡汽车现在也沦为路人,两次“触电”尝试都不算成功,这对于品牌形象的打击会很大,所以智己汽车此时定出高起点真的有些不合时宜。
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加快,价格降低,对我国新能源车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一定程度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整合。特斯拉独资入华,预示的是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波及的是所有汽车品牌,不仅电动车市场。特斯拉国产后,将吃掉换购、增购和部分首购的市场份额,对豪华、合资到自主的新能源产品形成连锁打压效应,从而淘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2.倒逼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预期中再引入外部竞争,就是要让自主品牌从温室里惊坐起。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上汽广汽联合研发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新造车势力蔚来小鹏为求生存共用充电网络。
3.带动电动汽车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特斯拉直接、间接的供应商在130家左右,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 、充电、底盘、 车身、其他构件、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等9部分。以特斯拉每周3000辆,一个月1.2万,每辆Model 3载电量为60/75kWh来计算,如果特斯拉上海工厂满负荷生产,每月需要电池0.8GWh左右。2019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的装车总量为4.05GWh,仅电池一项,供应商也都干到跪了。这样干,能不发展好就怪了。
4.加快人们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特斯拉国产带来的持续性舆论狂热,势必加深人们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未来”的预期,促使人们更快的接受电动汽车产品,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特斯拉将成为中国街车。以后请不要再叫特斯拉“新造车势力”,先给大伙提个醒,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主流电动豪华品牌”即将诞生。
鲶鱼效应,国内汽车发展这么多年,成绩不算太理想,虽然汽油车自主也占了半壁江山,但价格区间偏低,调查下购买学历,自主的还是学历偏低,实话实说,没有贬低的意思。电动车相对汽油车比较容易,所以出现那么多新势力造车,但造车相当复杂,投入相当高,他们过的也不好。特斯拉进来可以倒逼国内企业进步,提高各产业链能力,但也会加速淘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国产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国产新能源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