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诈骗判例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判例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严重伤害民族感情,无比愤慨,吴啊萍未来如何处刑?
目前,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对吴啊萍进行了刑事拘留。除此之外,她还有罔顾民族情感、宗教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等情结,属于寻衅滋事罪中比较严重的那种。最终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可就算吴啊萍被定格判处十年又如何?她能挽回被她伤害的民族尊严吗?
我总感觉这里面疑点重重。南京寺庙那么多,她为什么就偏偏选中了离大***纪念碑最近的玄奘寺?她的动机又是什么?她是不是被什么人利用了?她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人或者什么组织?
如果真是她一个人倒还罢了!可我感觉没这么简单。公安机关是不是可以再深挖一下?
我希望判她***。与十四亿人民为敌,把战犯灵位放在南京这个令国人伤痛之地,用心歹毒,不可原谅。判她***不冤。也告诫那些精日分子,日本右翼,中华民族不可欺,更不可侮。
我朋友只负责***团伙中提供了二维码,从中获利3000多,这种情况会被判刑吗?他该怎么办?
先看看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3、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案,为***团伙提供二维码是已经确定的事实,因此本罪是基本成立的,也就是说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至于从重获利三千多,看起来数额不是特别大,但是关键的问题,要看犯罪的其他情节,例如犯罪团伙涉案金额多大,案款是否追回,受骗人数多少,以及是否造成受害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该怎么办?
第一是及时清退赃款,也就是获利金额;
第二,找个靠谱的律师,分析案情,看是否有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情节,是否可以争取取保候审最终争取到判缓刑甚至免于处罚。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一个裁判文书网中的判例。
2018年9月份至11月份,被告人詹某1与多个电信***团伙取得联系,准备了手机、银行卡等作案工具,先后组织王某1、詹某2、翁某某(三人均另案处理)、被告人许某、陈某1等人帮助***团伙转移***款,并从中非法获利。被告人侯某、张某1明知詹某1等人钱款来路不明,在其经营的永乐福超市及全体便利店内,帮助詹某1等人非法***,并从中抽取手续费。经查,2018年9月23日至2018年11月14日期间,被告人詹某1等人帮助***团伙转移***款共计500余万元。其中,被告人许某参与期间(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14日)帮助转移***款490余万元;被告人陈某1参与期间(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1月14日)帮助转移***款160余万元;被告人侯某帮助詹某1等人******款200余万元;被告人张某1帮助詹某1等人******款14万余元。
***最后判决,1.被告人詹某1犯***罪,判处***1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2.被告人许某犯***罪,判处***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3.被告人陈某1犯***罪,判处***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4.被告人侯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5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5.被告人张某1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现在来回答你说的问题。(你的朋友以下简称行为人)
1.如果行为人与***团伙实施***时,在事前或事中与该团伙有预谋,而后提供了二维码,行为人和***团伙成员构成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行为人要对该***团伙***的全部金额承担刑事责任。
2.如果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是组织、策划、指挥人员,行为人就是该团伙的主犯,应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
3.如果行为人只是参与***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行为人就是该团伙犯罪的从犯,***在审判时,会根据行为人参与时间、***金额而比照主犯会从轻处罚。
4.如果行为人与***团伙实施***时没有预谋,只是事后为***团伙事后提供了二维码,行为人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5.关于行为人获利3000元属于违法所得,会被司法机关追缴。
最后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建议你朋友主动投案自首,对他来说应该是最好的结果!
“卡农”:为不法分子“跑分”转移资金有偿提供***的人。
提醒:买卖、出借对公账户以及***、电话卡等是违法行为,有关人员不仅可能会被公安、通讯、金融部门联合执行失信惩戒措施,5年内不能使用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被惩戒后很可能与上网或网络支付绝缘,甚至还可能涉嫌犯罪,留下犯罪记录,影响到子女未来正常就业等,千万不能触碰!
影响日常生活:由于个人信息泄露、***遗失等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冒充并办理***、电话卡,按照规定,涉案的单位和个人将会面临严重惩戒,影响日常生活。甚至还可能涉嫌犯罪,留下犯罪记录,影响到子女未来正常就业等,千万不能触碰!
惩戒措施:凡是经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个人银行账户、企业对公账户的单位或个人,人民银行将联合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实施惩戒。
信用惩戒:人民银行会将相关违法***信息录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并纳入个人征信报告,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相关人员的贷款和***申请。
限制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一经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的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的所有业务,且不得新开立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刑事处罚:非法买卖个人银行账户和单位账户,还可能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管理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甚至构成***罪,可能给个人带来牢狱之灾。
肯定会判刑的,最好劝你朋友早一点自首做宽大处理,先去自首然后再把获利的钱退回,最好可以帮警察叔叔一起把***团伙抓住,这样你朋友的罪肯定会轻的,坐牢也是最低几个月就可以了,但是肯定会有案底的,加油
四川西昌一男生升学无望,篡改上百名同学中考志愿,你怎么看?
“自己中考落榜!篡改100多人中考志愿!报复心理这么强,看不得别人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真是在学校和家庭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三观极其不正!一定要在监狱里好好改造,只求他将来出来不害人,有一点悔悟之心!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绝对有问题,这个孩子才会成长到这一步,没有好好管教,这次***真是令人愤怒!万幸的是及时被发现了,要不然100多名孩子的未来就要被耽误了!”
对于他篡改上百名同学志愿我有以下看法!
- “真是奇葩!你把篡改志愿这个能力用到学习上也就考上学校了,篡改上百名同学志愿,这么严重的后果你能承担的起责任吗?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考不上学校,想要毁掉上百名同学的人生,人品真的不咋地!而且报复心理极强!迁怒于他人,这种渣子还是在监狱里接受改造吧,不要在放出来了,我怕他出来祸害别人,真的是三观不正,行歪路!想不通怎么能有这么强的报复心理!这种人如果自己错了,也希望别人倒霉,还要害别人,真是年纪轻轻怎么不走正道!”
总结:“从小教育绝对有问题,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强的报复心理,希望在监狱里好好改造,争取出来的时候是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好,不要在害人了!我们加强应试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西北田野 新型职业农民为你答疑解惑
第一,学生吉某某人品很差
知道自己升学无望,心里极不平衡,思想特别狭隘,产生了“大伙莫想花屋住”的报复思想,自己不努力考不上学校,想毁掉上百名同学的人生。这样的学生“三观”极不端正,小小年纪就在走这样的歪路,实在可怕。
第二,吉某在网上篡改信息涉嫌违法
学生吉某不懂法,他的行为己经涉嫌违法了。刑法明确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功能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吉某某不知法,不懂法,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所以做出了这等违法事情,他必将为他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学校网络信息保密意识薄弱
学校教师在微信群里汇总发出所有考生信息,这是极不妥当的,这就直接留下了安全隐患,加之密码设置又过于简单,上百人都统一使用初始密码,极易泄漏个人信息。用一个手机登录上百个账号,都没有发生异常,这也太大意了,若有一个环节有保护的话,吉某某的违法行为也不能得逞。这又说明学校保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第四,招办特事特办的做法值得点赞
据报道,当地招生办对此事高度重视,迅速***取相关措施,延长考生填报志愿时间,组织考生重新填报志愿,确保有学可上。由于措施得力,减少了社会负面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这件事给教育上的教训深刻,学校如何把德育教育、法制教育、保密教育以及信息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大有文章可做!
四川南昌的一名初中毕业生,在知道自己升学无谓的时候,心里产生了不平衡,所以在家里利用自己的手机,***了班主任发在微信群里的初三毕业生名单,登录凉山州的中考志愿填报系统,试着用“1235678”这个密码登录,竟然成功了,并将百名同学的志愿进行了篡改,目前,该名毕业生被警方刑拘。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不懂法,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真的很无知也很可怕。
吉某某就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没有考个好学校,也上不了学,可能将来只能在家放牛,种地了,看着同学们高高兴兴的升到高中,心里充满了落差,越想自己心里也越不平衡,可能在他心里想自己上不了学,也不让别人上学。
当看到老师在群里发的毕业生名单,他在心里想到了泄愤,就尝试着将这些人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去更改,当时的他肯定不会想到这件事情已经触犯了法律,自己可能会因为此事坐牢,所以他就做了,***如他懂做这件事情的后果的话,对法律有敬畏之心,当他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掂量掂量下,也许就不会做了,所以他这么做只能说他的无知。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没有注重自己网路信息的防护。
这件事情,吉某某能够这么容易的篡改上百名毕业生的志愿填报,可以说是和大家的对网路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够所造成的。
首先是班主任老师为了图方便,选择在微信群里面将所有人的信息都汇总在一起,发送的,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其他人的信息,这就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
其次是所有的毕业生也没有注重信息安全,当登录网上中考志愿填报系统后竟然上百人都没有去修改密码,而是统一的用初始密码,说明他们的安全意识真的是不强。
然后是教育系统的这个志愿填报系统,用一个手机登录上百个账号,竟然没有察觉到异常,说明教育系统的这个志愿填报在安全方面根本都没有意识到。
***如上面但凡有一个环节注重网路安全信息的防护的话,我想这个考生的做法都不会得逞,但是恰恰他却篡改成功了,说明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急需有待提高。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我想也会给大家个警示,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上多多对学生进行网路安全教育,让他们懂法,遵法,知道法律是不允许试探的,对法律心存敬畏,这样才能避免类似***发生。
这属于单纯的报复行为,很多班级登录高考志愿网站的密码都是一样的,因为很多人会忘记密码导致不要的麻烦,所以这样做可以抵消这种疑虑,但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知道密码要篡改志愿是不需要任何验证的。
报复同学来获得心理平衡
他自己没考上高中,把所有有可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志愿都篡改了,这样大家都一样,他自己的心理也就平衡了,但他可能并不知道这属于犯罪,毕竟一个中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这样的作法很可能毁掉了同学的未来,自己的未来更是毁于一旦,这样的作法是自私的,更是幼稚的。
志愿登录密码建议更改
这个网站需要一直用到大学毕业,里面有很多信息是很重要的,如果被结怨的同学报复,很可能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不光要一人一个密码,还要定期更换,可以把新密码告诉父母,这样就不会出现忘记密码的情况了,网站里不光能报考志愿,还能更改更改个人信息,一旦信息出错就会影响以后的升学,一定好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告诉同学或者朋友。
建议网站更改登录方式
这个网站关乎学生的学业生涯,不能再用传统的登录方式,现在的面部识别非常先进,可以用面部识别的方式登录,或者指纹识别,这些方法都是必须本人操作的,不会出现被别人登录的情况,更不会出现忘记密码无法登录的情况,这样就能基于同学很大的安全保障,学校也应该给同学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总结关键点
网站的安全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防范措施,班长和老师也不能把同学的信息随便泄露,这次的事情应该是有人泄露了信息,不然一个人没有办法记住这么多人的身份信息。
回答:该校学生吉某某这种心理,自己考的不好,把情绪,愤怒,压力转移到其它人身上,报复社会。
心理不正常,心态失衡。
对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无力,内心阴暗的一面投射到别人身上。
对别人羡慕嫉妒恨。
却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
自我认知意识,潜意识里面觉得为什么别人考的那么好,我考的就那么差,你们应该和我一样。
达到心理的满足感和存在感。
同时,篡改别人的志愿,望着别人都焦虑不安的心情,自己在暗自偷笑,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篡改别人填报志愿的本事和优越性。
这个吉某某所展示出来的攻击性,是他觉得这个社会对他不公平,别人欠他的,社会未给予他所想要的一切。
利用志愿填报密码的系统漏洞,寻找到了发泄心中不满情绪的途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判例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判例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