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球上的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球上的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车之路该如何走?
这新能源车,说的直白一点,看眼前,它就是能源危机带来的产物。看前瞻,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又是下一个“无燃料或无源能源科技时代”的初期产物。更真白的说,它是无源与有源科技之间的夹缝产物。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它的最大制约就在于人与科技什么时候能进入“无源科技时代”。这就是新能源车的命运!提示一下,无源科技体系就隐含于“东方的筷子,西方的十字架”当中,两者的最终指向都同一个目标。无源科技。因为,只有“无源科技”能够满足纯电动车的合理与不合理的一切应用指标。比如:你需要它一口气绕地球1000圈,只要你的制造材料能成受得住,无源科技就能支撑它跑完绕地球1000圈。没有无源科技的支撑,新能源车的前路,真的是很艰难。搞新能源车的人,可以说都是人类中的先锋与勇士。绝对值得大家敬佩!
如果被Musk放在太空轨道上的Roadster撞上地球,该怎么办?
根本不用担心马斯克的跑车撞上地球,跑车不是陨石,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会烧掉,就像和平号空间站那样,几十吨的空间站从轨道上坠落都烧掉了,最多几吨重的跑车对地球的影响是几乎没有的。如果有人担心,那就是杞人忧天了。搭载在猎鹰重型火箭上的是马斯克选择的测试重量,就是一辆电动车。
马斯克认为一个合适的重量可以体现猎鹰重型火箭运载的能力,需要说明一点,猎鹰重型的整流罩可能装不下号称50多吨的载荷,于是马斯克选择了红色特斯拉跑车。在驾驶座上的是一个名叫StarMan的***人,***人穿着SpaceX未来宇航服的样品,也就是龙式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时所使用的。
发射曾因大气顶层的狂风而延缓但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火箭就开始发射了。火箭发射本身应该说是完美的,两分钟后第一级三枚助推器分离,两个返回地面,一个返回海面着陆场,接着分离的是第二级火箭。最后是整流罩分离、脱落,特斯拉跑车就暴露在外太空了。之后,上面级继续工作,把跑车送入预定的轨道。
当大卫鲍威的Space Oddity专辑开始无限循环播放时,这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已经悬浮在宇宙空间了。显然,这个故事还没有终结,这辆跑车会载人史册,如果有人想要花9千万美金,把54吨的货物送上地球轨道,那么可以找马斯克。不过马斯克也说了,后续还会研发BFR火箭,竞争对手Blue Origin、Jeff Bezos的火箭也会很快升空。
太阳能电动汽车能实现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永远不可能实现以太阳能为主能源的电动汽车。
第一我们看太阳能,目前的太阳能板转换效率在17%左右。日常生活环境地面太阳光照度1万lux(和夏天中午的太阳光差不多)下一平米的太阳光功率是1300W左右,换算一下效率一平米我们能用到的功率是220W左右。
我们的汽车一般1.5排量的发动机功率都有50多kw。就算以后太能发展效率到90%甚至100%,每平米也只有1500W,可是汽车能使用的面积就几平米到十几平米,能得到的功率也就几个千瓦到十几个千瓦。无法为汽车驱动,也没法给近百KW/h电池充多少电,况且这还是在理想光照度情况下。24小时的时间里能接近最大功率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1年时间里能到最大功率的时间不超过5个月。所以太阳能做汽车主动力不可能了。
就算以太阳能作为***能源也只是个噱头,以目前太阳能的转换效率来看,多给几百瓦或者1千瓦多的功率对于电动汽车几十上百千瓦的功率需求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目前车顶上的太阳能也只能给汽车提供一下车内电子设备的能源而已。
所以电动汽车发展想靠太阳能提供主能源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方向。
太阳能汽车会实现吗?
首先要解决几个硬性瓶颈,1、光伏发电转化率底。2、汽车面积受到局限 。3、电瓶。4、电机等问题。
以面前科技水平一平米光伏转化率每小时0.3度左右(阳光充足下),汽车可以安装几平米呢?电瓶车一小时就耗电几十度?电瓶这几年也是理论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什么稀土,石墨烯只是还停止在理论上?实际也都是锂电池为主,电瓶自身也消耗一部分电,简单说电瓶一度电充进去,不会一度电送出来。目前电机虽然先进,要解决耗电底,输出功率必须要大的电机。才有可能实现。不过光伏做为电瓶车***充电功能还很不错。
太阳能汽车更多是概念,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转化率太低,实验室转化率约23%,规模生产的电池转化率约15%。
虽然如此,但是未来在技术更加成熟以后,太阳能汽车有可能以以下两种形式存在:
目的为增加续航能力的太阳能汽车
如果能跑500公里的电动车,增加太阳能充电,如果能够增加10%的续航的话,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运输或特殊领域上。
但是家用车估计难以实现,因为家庭车太阳能化的前提是需要保持汽车外形美观,成本也不能上升太多,否则基本就失去了可行性。
太阳能路面 支持的汽车
过去看到过一篇文章,有公司尝试利用路面铺设太阳能设施,再通过技术手段在行车过程中充电。虽然这个还是概念阶段,但是也不妨畅想,物流领域开辟专用"高速","特种太阳能车"专门行进在上面,路面转化太阳能,汽车边走边充电。
咳咳,回到现实,目前不用想,不靠谱,只是概念。
太阳能电动汽车是不能实现量产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太阳能电池及附属设备太过昂贵,抬高了太阳能汽车价格,导致其售价不会太亲民,一旦出现事故,维修费更是天价起步;其次,光电转化效率低,导致太阳能的发电量不能满足出行的需求,在正常天气下,太阳照射的能量为一千瓦每平方米,目前能量转换率最高太阳能板为25.6%。
按每辆车5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覆盖面积来计算,一辆太阳能车的日均发电量也不过6度而已,而目前电动车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度左右,因此太阳能汽车的理想状态下的续航里程也很难达到100公里。
再者,天气因素是太阳能汽车硬伤,在光照不足的状态下,太阳能板的转化率最高下降60%,因此太阳能车的续航里程极不稳定,并且在高楼林立,漫天雾霾的大都市,太阳光将会极为稀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球上的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球上的新能源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