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外评论北汽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外评论北汽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产纯电动“弯道超车”多少年了,有没有外国人都认可的车型啊?
比亚迪啊!
比亚迪第一桶金就是做电池起家。
因此,他电动车领域占有相当大的先天优势。
特斯拉将抛弃松下的电池技术转向比亚迪的电池。
这就是比亚迪一定将引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王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是2000年进入863***开始研发,发展到今天有近20个年头,弯道超车战略是否真的超车不做评论,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能用到好用阶段!
经过这些年的磕磕绊绊我们国家推车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力度去投资、去创新、去开发新产品,在这个期间也有很多浑水摸鱼企业,趁机套取国家补贴政策,但最后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比亚迪、宁德时代就是在不断创新中逐渐壮大的企业,比亚迪汽车质量很不错,有自己的电池、整车厂,很多大巴车都销售欧美等国家。
结语 无论选择那款车型,动力电池一定选择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大公司,售后有保障!
就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看,自主纯电汽车品牌并不差。2019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榜前20位中,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能排上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中国品牌车型在此榜单中更是占据了9个席位。
具体车型上,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S2 EV等也有出色的销量表现。题主另提到14万元预算,可以考虑下这个榜单中出现的车型。
当然,自主纯电汽车品牌表现好和中国市场的本土优势有很大关系,而且据数据分析,中国纯电汽车市场私人用户上险率仅约为46%左右,而且很大一部分车主是会用来跑网约车,作为纯家庭使用的可能不足20%。
市场是残酷的,但不能说自主纯电汽车品牌就内虚了。比如比亚迪,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座城市都有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客车。
比亚迪新能源客车订单中,海外市场订单占比达15%。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电动大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0%,排名第一。
而在美国市场,它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50%以上。日前美国还公布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155辆中有134辆来自比亚迪。
国内纯电动汽车发展确实很快,但是出口的私家车却不多,像名爵EZS在国外比国内贵10万的车那就更少了。这一点就能说明EZS技术的国际地位了。听说疫情严峻的当下,名爵EZS有“5重豪礼”的促销,这一点很有诚意。
EZS品控还是很不错的,它在欧洲获得了碰撞“5星”成绩。具体成绩中成人和儿童保护的“单科成绩”更是高于豪华车保时捷Taycan,电池包的部分,名爵EZS使用的是一体冲压航空铝电池外壳,这样的电池外壳除了整体重量更轻之外,相比于焊接制造的电池外壳在安全性更高。
而EZS的335km续航客观上续航并不大,但是现实中很多车主所记录的续航都要高于335km,而且比那些官方号称400km、450km的纯电动车型续航还要长。比15万甚至20万的车型续航还要高。
其中的原因就是,名爵EZS在满足中国标准和E-MARK认证、REACH法规等欧洲标准的同时,今年上半年纯电动名爵EZS还顺利完成了欧洲十国路试。这样在乎国际标准,是国内车型很少见的。
首先,想跟题主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真的是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赶超欧美吗?不否认,汽车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在国家经济中起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为了摆脱能源危机,石油进口限制等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的未雨绸缪,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持续促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并不只是单单为了打破欧美的技术封锁,在电动汽车占领高地。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们国家有没有外国人都认可的新能源车型,非常遗憾的说,没有。下图是2019年欧洲畅销的纯电动汽车排行,特斯拉还是一枝独秀,Model S/3/X三款车型都出现在销量榜的前十名。而雷诺的Zoe和日产的Leaf销量都超过15万台以上。
而另一方面,在全球纯电动车排行榜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自主品牌的身影。包括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的元和唐,以及第一次进入前20的广汽新能源AionS。不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靠自产自销,而且大部分销量都流向网约车,真正私人用户比例还较少。另外目前虽然很多自主品牌都谋求向海外发展,但是也是刚刚起步,对于传统汽车强国的冲击还比较有限,目前出口国外的车企的目标主要是中东、东南亚等国家。
限制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海外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虽然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但是目前来看,纯电动汽车的三大件,我们距离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唯一可以和欧美媲美的可能就是电池行业,例如CATL拿下了宝马以及特斯拉的订单;而在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方面我们还落后很多,很多自主品牌也是直接***购国外供应商的产品;另外我们国家的汽车出口之路才刚刚打开,汽车行业发展这么多年,人们在***购汽车的时候对于品牌价值同样十分看重,在欧洲德系车一家独大,而日系车早已在亚洲占有一片天空,国产品牌要突破这个壁垒同样需要时间。但是目前德系车的纯电之路才刚刚开启,日系车对于纯电技术路线并不十分重视,可能纯电汽车真的就是自主品牌通向世界的弯道。
另外题主问的14万预算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广汽新能源的Aion S和吉利的几何A,两款车在造型、内饰、续航等方面都比较不错,可以关注一下。
哪个国家的电动汽车技术比较先进?
不吹不黑,实事求是的讲,如果真论技术,咱们国家还是和外国有些差距的。当然有些差距比较小,有些差距比较大。差距小的,比如电芯和电芯材料。中国的电芯在产能和装机量上已经超越日韩了,但在质量和性能上有差距,比如松下的18650动力版,几年前的容量就有3.4Ah了,而我们现在最好的也不过3.0吧。差距更大的在电芯材料,NCA材料国内基本没有能生产的,NCM的成熟度不如韩国。电解液和隔膜都是使用日本技术,生产设备和日韩的就更没法比。
电机方面,我们差距不大,永磁同步电机基本上能保持先进水平。但是各个电机企业的技术大拿基本上都是欧美归国的大拿。
电控和BMS差距有点大,主要是从元器件,包括[_a***_],IGBT什么的主要是国外的。算法方面国内有一部分企业研究的还不错,但是基础也是来源于国外的控制算法,比如德尔福,比如特斯拉。
另外,在整车集成和设计方面,我们和国外有差距,因为补贴的关系,大家都是把燃油车的架构改改,就直接上电动版,很少有专门为电动车进行结构设计的,要知道电动车的结构和燃油车还是有差异的。
总得来说,因为补贴和政策的关系,中国电动车水平和市场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有很远大的目标,但还需要非常努力的加油。
做了这么多年的汽车动力系统和底盘系统集成,对于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还是做过很多研究的,包括我们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也非常激进。我觉得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国对于电动汽车的大力支持,使得中国电动汽车竞争非常激烈,同时各大公司投入极大人力物力,所以我国的电动车技术可以说走在世界前列,非常有希望逆转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落后的局面。制约我们汽车行业的最大障碍是发动机的变速器技术,一旦***用电动汽车,我们各个主机厂在这方面深耕多年,技术积累不少于国外汽车巨头。所以很有希望超越他们。
- 电动车集成能力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目前有上百家电动车公司,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池,电动机,和控制器,以BYD 和北汽新能源为首的中国电动车行业现在都做得非常不错,电动车各个技术也逐渐被攻克,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长,充电时间也越来越短,控制系统软件越来越得到优化,同时得益于中国对于电动车项目的大力扶持,和双积分制的鞭策之下,使得中国是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同时让各大汽车行业不得不把最好的技术拿到中国来,或者通过扶持中国合作合伙伴的办法。
- 部分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中兴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汽车行业里面,我们电池内部的电芯技术还远远不如日本韩国,虽然我们有宁德时代这样的组装企业,但是高端电芯还需要从日本韩国进口。 电动机我国已经有了不错的电机,控制器也还算中等水平,且不断在提高,动力电池电芯是目前最值得担心的。电动机技术目前德国(大陆)和日本(大洋)处于第一梯队,中国处于第二梯队。
傲世世间无天险,大江东去去不还。希望中国汽车工业弛骋大江北,纵横大江南。
如果说的不对请评论。
我是汽车工程师,喜欢汽车技术,欢迎大家加我关注一起讨论汽车技术
为什么国外的车名都很好听?
我是南风,欢迎关注!五年汽车从业经历,与你一起分享。
首先,这是一个主观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就和你问一个车好不好看一个意思,这是完全由一个人主观意识决定的,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
国外的车名并非都好听,你所听到的,都是最终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所以即使说好听,也是中国的文化魅力,翻译的好听。
例如Benz,大陆翻译成奔驰,而台湾则是宾士,你肯定会觉得奔驰其实比宾士好听,所以,这并不是说国外的车名好听,而是翻译的好,这是中国文化的成就。
难道像国外的品牌名称什么法拉利、什么帕拉梅拉这就好听么?我觉得听起来根本就是一头雾水啊,一点艺术感都谈不上,但是有的人非说这些名称好听,那么,除了是其心理的问题,还能是因为什么呢?到底好听在哪里呢?
中国的品牌,富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我并不觉得比外国的名字差。比如吉利汽车,多好的寓意,简单上口,方便记住。
再比如长城汽车,用世界奇迹来命名,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一听就能记住。
再比如长安汽车,用城市来命名,又有何不好听?
再拿车型来说,比如陆风的逍遥、北汽的勇士和骑士、一汽的奔腾、比亚迪的王朝、东风的猛士、东风的风神、福迪的雄狮等等,哪一个比这些所谓的外国名字难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外评论北汽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外评论北汽新能源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