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宜昌到常德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宜昌到常德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更看好宜昌还是常德?
宜昌与常德山水相连,两地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旅游城市。两市同样位于所在省的西部地区,两地经济发展均位居两省前列。
2011年之前,宜昌经济一直落后于常德,直到2011年超越常德之后,即迈开大步,甩开常德,如今两市经济相差近千亿。这其中固然有三峡大坝的潜在功劳,但更多的是这些年宜昌市交通特别是铁路***展所致。说到底,宜昌目前比常德强,主要是强在交通或者说是高铁方面。
2012年之前,两地交通相比较,空中:同样拥有国家4D级机场,水运:宜昌有长江黄金水道,常德有澧水、沅水、洞庭湖航道;铁路:宜昌仅有一条焦柳铁路,虽比常德的石长铁路略有优势,但不明显。高速公路:常德有二广、杭瑞、长张三条高速交汇,比宜昌更强。综合来说,在2012年之前,两地各方面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反映在经济上也是如此。
两地差距始于2012年。沪汉蓉快速铁路的宜昌段(汉宜铁路、宜万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带给宜昌的可不仅是200公里的时速。这条耗资数百亿元的高铁大大推动了宜昌的经济建设,把宜昌这座之前依焦柳铁路南北联系外界的城市,改为东、中、西部真正串联起来,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宜昌铁路网络四通八达,北上和西进的关节被打通,一举奠定了宜昌交通枢纽地位。
交通还直接影响着旅游业和工业的发展,宜昌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但在2012年之前,由于宜昌地处中西接合部,且距离省会城市有3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最快需要4小时;从三峡机场乘飞机到武汉,加上两边的中转,最快也要花两个小时左右,很多游客颇感不便。借助沪汉蓉高铁,省内、省外城市的游客来宜旅游更加方便,宜昌旅游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
常德在高铁经济时代,因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没有高速铁路与外界相连,沦为了经济发展的洼地,虽然凭借农业强市和工业兴市的底蕴在努力追赶,但毕竟后继乏力,渐显疲态。希望经过常德的渝长厦、呼南高铁早日建成,则赶超宜昌指日可待矣!
常德古称武陵,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宜昌,古称夷陵,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跟宜昌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跟
有三峡大坝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常德的旅游要比宜昌差很多,常德目前只有4A旅游景点3家,宜昌5A景点就有4家,铁路方面常德普铁还是比宜昌占优势,苦于没有高铁,所以在这方便觉得还是落后宜昌,总体感觉宜昌还是比常德好点。宜昌紧邻常德市石门县北边,两市都是地级市,前者隶属湖北省,后者隶属湖南省。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无论地理位置,还是三大产业经济发展收入,以及旅游***,宜昌和常德都各有优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前,常德总GDP均高于宜昌,自2010年开始,宜昌反超常德,总GDP与常德逐年拉大距离。
只从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来看,宜昌比常德高。另外,宜昌交通比常德也有优势。还有长江三峡旅游以及三峡大坝为宜昌增值不少。
最近总有些脑残提这类问题,有意义吗?城市的区位优势不一样导致发展也会不一样,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比如南海边划了一个圈造就了今天的深圳,国家的首都定在北京才造就了今天的北京,等等等等,可以说国家发展战略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常常有人说宜昌沾了两个大坝的光,这是很幼稚的说法,国家为什么不把大坝建其它地方?这就是地理优势。另一点需要纠正的是两个大坝产生的GDP是不计入宜昌市GDP的。
常常听到常德这么说:超越宜昌不是梦,可见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宜昌暂时还是领先于常德,但是常德能不能反超,目前还不能断定,只能说超越宜昌任重而道远,常德还需要继续加油。
对比两座城市,经济情况可以作为主导,咱们先看一下这几年的宜昌GDP,2014年宜昌全年的GDP为3132.21亿元,2015年宜昌全年的GDP为3384.8亿元,2016年宜昌全年的GDP为3709.36亿元,而在2017年的时候宜昌GDP猛增到4000亿元,由此可见宜昌的经济发展迅猛。
再来看看常德GDP,2014年常德GDP2520亿元,2015年常德GDP2709亿元,2016年常德2955亿元,在2017年的时候常德GDP增长为3300亿元,虽然各年都在增长,但是通过数据标明,常德和宜昌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宜昌到常德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宜昌到常德新能源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