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正道集团新能源车量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正道集团新能源车量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2017年国内各大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情况?
谢邀!想法是林志玲,销量是凤姐;据说新能源汽车在2O17年国内销售量是5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亦就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燃气或加插电混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动汽车品牌应是北汽EC、比亚迪宋与秦插电混动与e5、吉利帝豪EV、奇瑞eQ、江淮iEU7S/E、荣威eR×5插电混动等等,在珠三角多见到的是比亚迪宋与秦系列,其它踪影不多见,在华南的汽车销售量是众多汽车厂家业绩的睛雨表,可见新事物还要经时间的洗礼,新能源汽车在美日欧还不普及,它的优缺点十分明显,优点是减少能源损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利于环保等,缺点是续航能力有限,动力不强劲,充电时间长由于充电时间长可见日后会造成充电站要比现时的加油站面积要大十倍以上而司机在充电期间都不知能做得什么,现时充电站(桩)不普及,可见新能源汽车普及任重道远阿。(图片摘自头条与本文无关)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有:车和家、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云度新能源、威马汽车,另外老牌车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新能源车辆,例如国内的比亚迪,在国内市场有较大份额,2017年国家颁布了新能源车辆的规定,新能源车辆尽管在先阶段仍然不成熟,但在不久的将来,在zF的大力推动下,会在大范围内推广,尤其是城市地区,我们拭目以待。
车和家:目前车和家已完成A3轮融资,共募集资金6.2亿元人民币。
小鹏汽车:去年10月12日,首批由海马代工制造的15台小鹏电动SUV——IDENTY X正式下线,据了解IDENTY X已入选工信部第298批新车公告。
蔚来汽车:在2017年上海车展上,蔚来EP9电动超跑开启预售,***10台,全球售价148万美元,0到200公里加速只需7.1秒。而同样在2017年上海车展上首发亮相的蔚来ES8,***用前后双电机设计,配备主动式空气悬挂,最大续航里程将超过400km。
云度新能源:10月,首款车型云度π1宣布上市,城市版π1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城际版π1续航里程可达330公里,据了解云度π1、π3已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
威马汽车:EX5是一款定位于20万元区间的纯电动智能化SUV,最大续航里程达600公里,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450公里,***用C2M定制化生产方式,打造Super ID系统,实现从人到车的高效率数据绑定。
有没有可能针对汽车开发出小型的涡轴发动机,驱动电池来实现增程式电动车?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个想法非常棒,已经有公司在做了,技术上基本已经解决,只是因为还没量产,价格非常高。这家公司就是正道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老板就是华晨金杯创始人仰融。
微型涡轮发电机增程器+电机驱动系统
样车已经开发出来,有轿车有SUV。
航空用的涡轮发动机,如果放到地面上就是燃气轮机。其实本质上都是同一回事,只是设计上侧重点稍有不同。大型燃气轮机作为坦克和舰船动力,以及用于发电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也很成熟。
使用小型燃气轮机作为增程式电动车的发电动力,这个想法早就有人提出,也有相关的应用研究。国内好像有一个新能源厂商就研制了一款使用燃气轮机的增程式电动超跑。
不但有可能,还已经有了概念车!由正道集团研发的三款清洁能源汽车(宾尼法利纳操刀设计),2017年已经在日内瓦车展亮相,之后在上海车展也出现了。这几款车型就是用了超级材料石墨烯电池作为主驱动,小型涡轮增程发电机机负责为电池充电,30分钟内让电池充满,达到循环运动,真正不用插电就可以续驶1000公里以上。只是成本较高,量产车依然在研发阶段。
另有公司研发生物油小型涡轮发电机,生物油中主要以可制造的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地沟油等为主作为燃料驱动涡轮直接用来给电池充电。
所以未来很有可能如楼主所愿,在普通车型上利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驱动涡轮发电来增程。只是这种电池的性能需要大幅提升,否则和现有轻混车型没什么太大区别,既不能大力用电增加续航里程,同时也不能有效节油。我认为关键还是落在了新材料电池上。只要电池可以承受更多次、大电压的快速冲放。那么充电的形式就多样化了,可以[_a***_]插电、形式动能发电、增程机发电等多重方式,这些都解决的是行驶中自动解决续航问题,而非现在的强混或纯电车型,需要停下来借助现有电网来充电。任重而道远,我们也拭目以待吧。
最后,马自达也宣布在2020年投入一款小型三角转子发动机作为增程发电机来为车辆充电续航。并宣布2030年前旗下大部分车型为纯电或增程式电动车。各大车企都在努力解决能源问题,但也需要减少对现有充电网络的局限,达到真正的不插电增程长续航电动车!当然,研发需要时间和成本。
所以楼主只需要持续关注即可!
未来什么时候能制造出太阳能电动车?又省电又省力,多好啊?
太阳能电动汽车已经存在但无法普及
太阳能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物什,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很多车企生产过,不过主要目的是参加“澳大利亚太阳能汽车大赛”。这一赛事从1987年开始举办,赛程已经超过了3000公里,这么多年也就这点公里数,可见这种车有没有普及的价值了。
优秀的太阳能电池板能达到1㎡/200w左右,航天级卫星使用的折叠光伏板也不过240w,这是什么概念呢?简而言之是在充足光照条件下1小时能发电0.2kwh(度)左右。一台造型普通的家用代步电动汽车,其百公里电耗(真实标准)约为20~30kwh/100之间,以25kwh/100km为标准计算,其行驶一公里需要耗电0.25kwh,也就是1㎡电池板发电一小时可以驱动车辆行驶800米。
然而汽车正常代步即使在城市路段,其平均时速也会在35km/h左右,于是问题来了。
1㎡发电量***设为0.2kwh。
车辆以35km/h行驶一小时耗电8.75kwh。
车辆以纯太阳能发电低速行驶,需要约43.75㎡的电池板。
普通家用车的尺寸约为4600*1800*1600mm。
把一台普普通通的汽车表面全部覆盖上太阳能电池板,这台车也会跑跑停停,因为跑着跑着就没没电了。这还是只是普通正常代步车辆的电耗,如果驾驶风格激进一些的话,相信一台车没有上百平方米的电池板随时发电,这台车也不会有合格的续航,这能做到吗?而且谁又能够保证365天都是大晴天,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干旱就会成为全人类的问题了,届时谁还会考虑开不开车。
太阳能电动汽车是不会普及的,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澳洲太阳能汽车大赛上的车辆之所以能跑的起来,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车完全不考虑驾乘舒适体验,以及车内能坐几个人;同时也不会考虑造型是否会特别的怪异,只要能实现绝对轻量化减少能耗即可;其中为了节能,在赛事中还出现过利用帆***驱动的汽车,感觉回到了大航海时代。这类车如果推向C端市场也不会有销量,因为这是些可玩性都很低的大玩具车。
太阳能发电只适合大面积作业,电动汽车的“责任”是加速普及力度,将大量的报废电池送入太阳能发电的储电站中发挥余热数十年。以动力电池解决光伏发电储能的不足,让太阳能清洁电能快速的增长,终端车辆能用上这种电才是正道,太阳能汽车只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引起各大车企关注的方式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道集团新能源车量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正道集团新能源车量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