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合资车在新能源领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合资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合资集团开始反攻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招架得住吗?
现在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之前并不在意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合资品牌纷纷也加入了这个领域的竞争。
由于中国***在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的措施在不断的加强,尤其推行双积分政策之后,就导致很多合资车企不得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进行拓展。那么发展多年的国内自主品牌能招架的住合资车企的挑战么?结果应该不是很乐观。
合资品牌车企由于之前积累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储备的实力强大,所以在进军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之后,相对比之前发展的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在产品技术更新发展速度方面肯定领先很多,这样的话对于国内汽车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且由于合资品牌车企的资本力量更加的强大,对于抢占市场的竞争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之初积累了一些领先的优势,但是一旦合资车企在战略定位和市场转型方面真正的重视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那么在以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竞争中,国内自主品牌肯定会相对处于劣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都是平等起步的 没有谁更有优势,正如现在的手机行业 老牌手机企业也没剩几家了,苹果手机很畅销吧,可是它对摩托罗拉 爱立信 这种比起来算新兴品牌了,而且没有生产线照样卖很好。
合资汽车为何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
今年6月13日,***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双积分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个积分的核算主体均为乘用车企业。其中,油耗积分是通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通过计算得出;新能源汽车积分则是根据车辆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进口数量等计算得出。
在油耗积分中,如果企业燃料消耗的实际值低于达标值,则产生正积分,否则将产生负积分。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实际值大于目标值则产生正积分,反之为负积分。
原征求意见稿显示,第二十九条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可以结转或者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得结转。
为什么会有合资车,合资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并没有生产汽车的能力,但是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所以就引进大众,但是外国不愿意提供核心技术,中国想要学技术,自然不能给外国全资发展,所以就只能是合资,一直发展至今。合资车的未来如何,就要看我国现在新能源技术是否可以弯道超车,如果纯国产车可以做好,相信是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的,就好比手机的发展,现在大家都认可国产手机了
合资生产实际上是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国家出台政策是用市场换技术,所以就有了合资品牌,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车辆制造技术不行,所以让外国品牌进来,帮助我们制造车辆,之后在中国销售。但目前看来,这个策略并不成功,我们的国资和民族车企并未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是在低端制造业徘徊,核心技术依然被外企垄断。
1983年首批合资车企诞生
1983 年至 1985 年,首批合资车企,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和广州标致诞生,分别导入切诺基、桑塔纳和标致 505 进入国内市场,给中国车市注入了全新活力。尽管首批三家合资车企中,现在仅有上海大众(已更名为“上汽大众”)硕果仅存,但从历史角度看,这三家企业开启了合资车企在华蓬勃发展的帷幕。
1992“老三样”登上历史舞台
1992年以后,由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和神龙汽车生产的富康,开始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长期为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皮实耐用是“老三样”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出当时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主要诉求
1998新二代合资产品出现
临近20世纪末,随着广汽本田雅阁、上海大众帕萨特导入国内市场,中国消费者开始接触到新二代合资产品。新产品的导入,使中国消费者开始认识到,汽车的属性不但可以有皮实耐用,还可以拥有舒适和奢华的标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资车在新能源领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合资车在新能源领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