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入华战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入华战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特斯拉“建厂+降价”策略入华,会***当年苹果入华的奇迹吗?
不具有可比性
苹果出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赶上了3G,相较以往的直板或者翻盖手机,苹果无论是造型还是系统都更加符合上网对手机的要求,苹果的出现使后来的手机都按照苹果的思路去设计,他的出现取代了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为代表的传统2G手机,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而特斯拉不一样,电动车本身还没有能力颠覆传统燃油车,他目前的竞争对手主要还在新能源领域,想要抢占燃油车市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比如电池技术,比如极寒地区的使用,再比如电池回收,这些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技术累积才能解决。
特斯拉“建厂+ 官降”的原因是什么?苹果入华创造的奇迹不值得反思吗?
苹果手机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火爆是现象级的存在,不具备***的可能性。其成功的因素有IOS系统封闭生态的优势,在开源安卓疯狂发育的阶段苹果选择了保守;而对于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的用户群体,这种封闭的系统生态也足以满足很多人的用户需求,安卓疯狂的发育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自此苹果手机成为稳定或卓越的代名词,直至今日仍然被视为超越安卓架构的手机。
然而这种局限性思维是非常可悲的,参考摩尔定律可以得出开放的安卓必然会有极快的成长速度,一旦成长到某一节点则能达到稳定并超越封闭IOS。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优秀的安卓系统加上强悍的硬件配置能够实现很多在IOS中难以想象的功能,这其中就有一些强大的自主品牌,比如技术流的华为、体验流的小米以及用户画像与产品匹配非常垂直的VO,这些产品的用户体验可超越IOS,但是现实情况还是有些尴尬,果粉依旧偏执。
造成这种偏执的原因是用户习惯以及人本身的“思维懒惰”,这种懒惰可理解为不善于思考。一旦被局限在一个系统中并且适应之后,即使它再差再落后也会被视为最理想。这种思维成就了乔布斯,但真正成就苹果的因素不仅是这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名人效应】;在某某明星某某重量级大腕于公共场合使用苹果手机的时候,一旦被媒体公之于众则会引发名人效应。群体意识普遍不具备逻辑分析能力,随大流或者模仿某一标志人物是其行事的基准;所以思维懒惰加上名人效应,这才是苹果手机仍然是行业巨头的基础。
在苹果手机风靡的时代出现了非常可悲可叹的案例,比如“大腰子换手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值得讨论,其结局如何也不值得关注与同情;本篇需要讨论的是割1个“大腰子”能换个手机,割几个“大腰子”能换台30万级起售的低配汽车呢?非常尖刻的答案就不再描述了,汽车是大宗消费品,与随着消费升级而变成快销廉价商品的智能手机不是同一概念的消费品;也就是说有太多人买得起手机,但有能力消费特斯拉的消费者基数是极小的。
曹德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具备消费能力的人不超过2亿。这句话引发了“曹马之争”,实际这是描述不清晰导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人不足2亿;虽然个人名下等级的汽车超过了2.1亿台,但如果去消费终端做一做统计的话,相信大部分年轻的汽车消费者是以家庭收入标准去购车;说白了就是一台车代表了几个人的购买力,而就是以这种方式购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车辆仍然是15万以下消费级及入门级汽车。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是消费层级尚未达到较高的等级;或者说多年来形成的合资汽车主导市场的模式,决定了消费层级达到海外汽车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些老牌外企只拿出同价位比其本土市场品质定位低的产品,以至于合理的开支无法获得合理的用户体验。这就是消费市场被外企品牌主导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简而言之只有民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让人们用到真正有品质的好车;从这一角度分析,特斯拉做不到在中国汽车市场风靡。
原因总结:
名人效应哑火
美系品牌人设崩塌
独资建厂面对关税影响
2019年新能源车企目标完成情况怎么样?
还看2019年干吗?
新能源车除了考研研发能力配套能力之外,也考研各地的配套能力。
当补贴退出之后,只有扎实做产品的品牌才能留下来。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各个车企也逐渐公布了其2019年的销量,相比于年初的壮志豪言,又有几家车企完成了制定目标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统计数据:
可以看到除了广汽新能源完成了年前的既定目标,其余车企都或多或少的和年初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诚然,补贴退坡、刚需疲软等众多因素影响着这个新兴行业,但产品力和竞争力的不足依然是新能源行业难以抵抗市场变动的内因。如何尽快对价燃油车、让智能化更好地赋值是新能源行业顺利长期发展的关键。
以下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车企,看看他们的具体表现:
比亚迪 目标销量35万 实际销量22.95万 完成率65.57%
比亚迪在19年上半年的销量十分可观达到14.6万辆,如果能够按照这个形势发展全年35万的销量是可期的。王传福也在7月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售增速将达到70%~80%。但是随着下半年的补贴退坡以及市场上的影响,下半年仅售出8.35万台。
2019年比亚迪推出了包括e系列、S2在内的多款车型,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款车型成为新的爆款,被寄予厚望的e系列三款车型,仅比亚迪e2销量维持在较高位,但由于上市时间有限,最终为比亚迪贡献7319辆销量。而在插混方面,唐DM,比亚迪秦Pro DM和比亚迪宋/宋Pro DM贡献了主要销量。
2020年比亚迪将推出全新的一款王朝系列车型——“汉”,纯电版将会***用比亚迪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但是由于这是一款中高端并不是走量的车型,最后的终端销量上可能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惊喜。而对于比亚迪来说更为迫切的应该是推出一款类似于“元”的爆款车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入华战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入华战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