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防止新能源车自燃措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防止新能源车自燃措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如何避免解决?
要避免新能源汽车自燃,首先要分析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自燃?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自燃。
目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占主流,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唯一能量来源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能量来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动力电池系统作为高能量载体,在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本身就能够因能量非正常释放而产生巨大破坏力。能量非正常释放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电能释放(电击)和化学能释放(燃烧,爆炸)。
新能源汽车起火***,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统计结果显示,事故主要来源于碰撞引发的短路、电池进水致外短路,电路连接故障,电池过充电,电芯漏液致外短路等因素。
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概括起来叫动力电池热失控,电池受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就不可控了,温度直线上升,超过500℃就会燃烧爆炸。动力电池热管理一是进行电源系统的温度调节;二是避免电池出现温度失控现象而造成安全事故。
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40℃。避免电池热失控主要措施,热安全设计,散热降温设计,避免过充,过放,过热。防止电池内部短路,防止碰撞,防止进水。
避免新能源汽车自燃最主要的是防止动力电池热失控。
新能源车主,一定要知道的避免自燃方法!
2019年一项新能源车安全事后分析表明:
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行驶状态下是41%,静置状态下是40%,充电状态下是19%;已查明的着火原因中,电池问题占比为58%,碰撞问题19%,浸水问题7%,使用问题7%,其他零部件故障3%,外界原因3%。
很明显,大部分起火,由动力电池造成。那么如何在日常使用中,减少动力电池的热失控,从而避免自燃呢?
一、科学充电。
多项试验证明,频繁的过充过放会导致电池的热稳定性变差,给电动车埋下自燃的***。而过去的数据也表明,19%起火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的,而且很多行驶或者静态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存在刚充完电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定要科学正确的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怎么做呢?
(1)选择合适的电桩。符合国标的大品牌或者是爱车原厂电装。虽然国标要求以及企业设备实施上都对桩端电流的输出有多重控制机制,可以确保输出电流小于等于车端需求电流。但是并非所有的充电桩企都可以这么自信。
(2)使用原厂充电线。使用不规范的充电线,有可能电流过大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造成损害,时间一长的话,很容易引起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着火问题。
(3)避免过充。一般8小时能充满,根据车型而定。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在过充时,负极附近会形成锂枝晶,这种物质能够击穿电芯内部的正负极隔膜,引起短路起火。现在的新能源车一般都有充电管理系统(BMS),充满电会自动断充。如果你的爱车没有,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让你的爱车超过厂商规定的充电时间。
新能源汽车降功率充电能预防自燃吗?
这种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燃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预防自燃。
自燃是由于电池过热引起的,而降功率充电可以减缓电池的温度上升速度,从而降低了自燃的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通常还配备了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如温度监测、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以进一步降低自燃的概率。
然而,即使***取了降功率充电和其他安全措施,仍然存在一定的自燃风险。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建议遵循厂家的充电指南和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的电池系统,并在充电时保持监控和警惕。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充电并寻求专业维修服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防止新能源车自燃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防止新能源车自燃措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