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野蛮生长新能源车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野蛮生长新能源车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较量,谁更有前景?
- 五天两遇紧箍咒,新能源汽车感觉到压力了吗?
- 重卡卖不动了!一汽解放销量暴降70%!发生了什么?
- 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减少吗?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较量,谁更有前景?
谢谢邀请啊!
针对题主的问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较量,谁更有前景?怎么说呢,目前两家公司都是专注于新能源领域,但技术实力各有侧重。
在分析技术指标之前,先看看直观认识一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吧。比亚迪,不用说了吧,目前国内插电车的老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遥遥领先于国产其他品牌;宁德时代,你没听说过?那。。。。。。“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广告语,你应该听说过吧?对,那就是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
先看几张图片,网上下载的,若有侵权,请提出删除。
简单说吧,
宁德时代 电池产品,主要依靠广大市场消费;比亚迪 电池产品,则绝大多数是用在自己的新能源车上。
但,船夫哥看到上年的利润率时,怒了…比亚迪 电池将放开对市场供应,不再仅限于自家用了。
所以,我认为,动力电池的未来,还是比亚迪。毕竟他在这一块深耕细作多年,有良好的口碑!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宁德时代是作为独立的电池供应商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汽车电池是以主机企业的事业部出现在汽车行业。
宁德的优势是独立的动力电池业务用户更广域,但当主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企业转型时,宁德也会是落井下石的哪个(传统企业没有动力总成事业部几乎无法长期发展的教训是每个整车企业的痛!)。
宁德模式的存在将是主机企业的投融资产作为战略投资入驻宁德电池,甚或宁德入驻部分整车企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
比亚迪电池核心在于能力过剩下才可能与其它主机企业分享,但是主机前10企业一般情况下很难和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除非比亚迪愿意出让部分权益。
目前比亚迪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和广汽成立合资企业做电动客车,但乘用车还没有看到行动!
比亚迪最近有到北汽展示新能源车技术,也有和长城在传合作新闻。
总之,三电作为整车利润附加值和成本最大值,如何实现主机和电池企业利益平衡是重点!
有一点是明确的,主机企业不会成为电池企业的代工厂是主机企业不灭的中心。
国产动力电池的生产厂家,前三强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这三家基本控制了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算是行业翘楚,但是本质完全不同,如果一定分孰强孰弱的话,答案是比亚迪随时有能力拔掉宁德时代的呼吸机。
宁德时代主营项目就是动力电池,这也就局限了这家企业的发展。虽然大多数自主品牌没有生产电池的能力,现在宁德时代发展的风生水起,但是这家企业的存亡并不是掌控在它自己的手里。
动力电池的供应商不仅宁德时代一家,虽然它有年产60gwh的能力,但是这个产能对于比亚迪来说只是建设生产线的问题。目前比亚迪在用和在建的电池生产线有8条,年产能也能满足30gwh以上,生产线的扩建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再加上自由的盐湖和矿脉所以产能不用担心。
但是比亚迪的电池工厂只是其中一个事业部,旗下产业涉及整车生产、光伏能源、LED照明、IT代工、公共交通、以及地产等等,这家企业的体量远不是宁德时代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这些也就是说比亚迪掌握宁德时代命脉的原因,两家企业提供的三元锂电元素不同,稳定性宁德时代的产品还是略弱一些的,关键是成本比宁德时代更低。这还不重点,比亚迪如果想打价格战可以完全放弃动力电池的所有利润,用车辆的利润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反哺电池的亏空。
如果这个局面一旦形成,动力电池的售价会一落千丈,宁德时代的客户不会在坚守,对于企业来说***购成本自然是谁的越低就用谁的。所以比亚迪打的起价格战,而且随时可以打,但宁德时代一旦到那种局面之下就只有破产了。
而这种情况目前还不会发生,只有等补贴完全推出之后比亚迪彻底开放动力平台总成,届时以宁德时代、国轩会退居二线,至于比克之流会相继破产。
感谢邀请!宁德时代的进入也给比亚迪带来了不少压力,两者目前的竞争只会给整个产业带来质的提升。先看查阅的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1-6月,宁德时代资产负债率从88.33%下降到43.37%,下降幅度非常大,比亚迪资产负债率从69.26降至62.81%,基本维持稳定。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1-6月,宁德时代平均毛利率为36.39%,比亚迪平均毛利率18.23%
就负债率和毛利率的数据来看,宁德时代的数据非常乐观。由于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一年一年缩紧,企业的成本也就相应的在提高!
就目前的形势,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必定会在技术、产能、价格和战略上会加大步伐。谁会成为最后的强者,我们也拭目以待!
五天两遇紧箍咒,新能源汽车感觉到压力了吗?
开启新能源汽车新时代
有质量才有未来
加之新能源外国车企进入中国,不在重视,后果不堪设想,确实会对汽车厂商造成巨大压力。
而对于产业发展有重要积极推动作用
2019年3.18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缺陷问题,实行严格监控。
新能源汽车最近几年在国家大力补贴下,各路资金纷纷涌入,浑水摸鱼者数不胜数,2015年加大查处力度。让一些车企退出历史舞台。
可是到2018年十月,已知起火***40余起,共发布11次召回,累计召回13.57万辆,涉及比亚迪、力帆、北汽、江淮、特斯拉、华晨宝马、捷豹路虎。召回原因是安全气囊、油位传感器、螺栓等一般产品缺陷。也就是说关于电池安全问题,依旧没有下文。
消费者不认可
国家最近对汽车召回,汽车电池三包政策出台。有效的预防了低下的新能源汽车品质意识,推动他们向高质量迈步。
笔者认为,搞新能源汽车不能丢了安全与责任意识。没有安全的1,再多销量也是0,以后我们不买单
但凡有新生事物出现都有不和谐的声音伴随,凡事都有出处,跟两桶油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拿国家的补贴,亏人民的钱,这就是两桶油。
新能源车,已经是第3代,第1代:老年代步车,景区接送人车、高尔夫球场车等。第2代:磷酸铁锂电池动力汔车。第三代 :三元锂电池动力汽车。储能式三元锂电池动力车,[_a***_]稳定,经久耐用,质量好。新能源车的发展重点,在于充电桩和超级充电桩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生产及消费应该说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但是凡事在执行中要大干快上的,往往事情的结果都不会太好,尤其是象这种具有技术创新的产业,因为大干快上的行为不符合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新能源汽车从世界上来讲还有一些需要突破的技术关口,这个方面我国并没有领先和短期内能有所突破的迹象,而现实中在国家利用行政手段推动消费的过程中相关企业获利丰厚,又有多少企业拿出精力和经费去攻关技术突破技术领先呢?消费者是聪明的,如果质次价高终归他会弃用的!国家的初衷是用需求拉动供给,从而推动行业发展,但是一味用行政手段挤压出的需求消费,另一个方面产业技术没有进步,最后受伤的还是消费者,长此以往这种需求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必须在挤压需求的同时,要出台政策逼迫产业加强技术进步,从而也保护消费者利益,才能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所谓的五天两次“紧箍咒”对新能源汽车是绝对利好,对消费者而言更加有价值。
新能源汽车经过了野蛮生长阶段需要减缓步伐,在快速发展中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品牌,在补贴时代这些品牌的出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但也降低了这一类的车型的整体品质。
尤其是在后补贴阶段依靠共享领域才能生存的二三线品牌以及所谓的新势力品牌,这一领域用车本就不要求高品质,在制造成本的缓步提升中品质会同步下降,然而这些车总会有部分进入消费市场,在没有专业团队的维护下问题自然而言的出现。
关于新能源汽车存在和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已经的问题的品牌,一一列举可能会出乎意料:
1、特斯拉-热失控自然、高田气囊、转向电机螺栓存在腐蚀断裂隐患。
2、比亚迪奔驰·腾势-高田气囊。
3、力帆汽车-热失控、单速减速器存在隐患。
其他还有北汽、江淮、众泰等等,面对这些隐患可能导致的严重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否则轻而易举能够解决车企则会缺乏敬畏之心,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也无法再有提升。针对这一现象质检总局下发了全新【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在发现存在的缺陷后应停产、停售、停止进口,并且实施召回。
今年日内瓦车展上有1/3的新车是新能源汽车。结束后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热,所以现在可能有一点热过头了。中国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所以技术等各方面一定要领先。
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业鱼目混杂。出来了很多问题的车。当然一个新的事物出来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所以国家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强化新能源汽车业的管理。要让老百姓接受国产的新能源汽车不比国外的差,还有超过他们。要让老百姓心里的观念想法要改变。那么新能源汽车就会稳定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几代人的目标和追求。
重卡卖不动了!一汽解放销量暴降70%!发生了什么?
我身边就有开大货车的亲戚,他跟我讲过现在货车运输的现状,我就来讲一讲重卡为何卖不动了。
一、货车更新换代太快,各地限行多。
因为交通管制,很多地区国四车禁止通行,遇到特殊天气,有些企业还不让使用国五车运输,造成了一些货车司机的失业。
近年来油价不断上涨,而前几年随着货车司机的增多,导致市场混乱,运费不涨甚至被压价。
你不干别人干,一趟下来运费还不够油钱,让很多货车司机苦不堪言。
三、开货车长途运输是一个高危职业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大货司机为了争分夺秒疲劳驾驶,道路上各种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这其中经常能看到货车的身影。
货车司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是一大原因。
四、大货车司机断层严重
我个人看法,主要还是经济出问题了!啥原因啊?山东小微企业主都里心有数!以前效益好的再苦撑,以前差的都在倒闭边沿!为啥?疫情是一原因,最大的就是***害的!每天检查,学习,考试,填表,报数据,开会!太多太多了!大家有同感吗?
重卡卖不动了,一汽解放的销量暴降了70%。主要原因无非是这么三个大的方面:
另一方面现在集装箱普遍的***用,而集装箱运输最快捷的一个是铁路,一个是轮船码头的航运。这两个成本都相对比较低,而如果要用汽车重卡来运的话,成本要高很多。
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管理#师 。#重卡##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
国六实施后重卡销量暴跌、每个重卡厂家都过的不开心,还有相关零部件企业,一汽解放总销量错失多年的龙头地位被重汽超越、不过牵引车还是第一,当然更伤心的莫过于卡友,本想买个好车,但是开车不赚钱,根本没有动力买重卡,如何是好?
今年上半年的重卡市场累计销售37.9万辆,比2021年同期的104.5万辆下降64%,减少了66.6万辆,冰火两重天,全年预计80万辆一大关,一下回到八年前。
法规快速迭代升级,货运APP的野蛮生长、购车金融非理性、重卡车企内卷化开发、最近连续几年的销量暴涨造成车多货少、疫情影响等等都是造成重卡销量卖不动的原因。
如何快速改变窘境,必须要出手解决!
1. 运费管控•开车有合理利润
目前急需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面建立一个统一货运平台,价格管控机制因地而异,严控运输规范,运价必须合理、合法、使得卡友有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勇气和***。
2.高速收费•合理下降
目前重卡销售出现滞销,一汽解放的销量暴跌,说白了,无非是以下几点原因:
1.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重卡每年出产量高于报废的量,市面重卡需求量下降,而且目前由于铁路以及航空、船运等方式的发展,由重卡运输的工作量下降,或者说是上升程度达不到重卡的上升程度,许多卡友没有活,导致很多人不想涉及这个行业,这是销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2.环保郑策的影响,部分地区对于环保方面比较严格,对于重卡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在这一方面打消了一部分人购买重卡的欲望。
3.社会地位,卡友社会地位都是比价低的,尤其是一些工厂还会要求卡友在运送货物到站时,免费帮忙卸货,有时候还没有固定时间吃饭,从而打消部分人进入这个行业的欲望。
4.时间上面,很多时候都需要连夜运输,尤其是拉一些蔬菜之类的,路上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导致身心疲惫。
5.收入,近几年重卡的价格不如之前了,尤其目前国内油价连连上涨,但是运费却没有上涨,导致中间利润降低,很多卡友准备转行更别提那些没有加入这个行业的更不会进入这个行业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重卡销量下降的几点原因吧
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减少吗?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
上个月的3月26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9〕138号)。至此,在经过多轮热议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方案终于落定。补贴最高能达到2018年的0.6倍,至少40%的补贴下滑。
其实国内品牌蜂拥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传统燃油车领域,虽然自主品牌这么多年奋起直追,但是依然有着一定的差距。恰好国家提倡新能源,技术积累相对来说比燃油车容易一些。不少企业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准备。比如:比亚迪,依靠自己电池技术的积累,迅速上位。2、国家补贴:以前新能源车价格高起,在国家补贴的加持下,新能源车有了和燃油车过招的可能。3、最重要的一理由,汽车厂商不得不发展新能源的原因: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成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三分天下的局面。双积分政策对于汽车行业车企提出了燃油消耗值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促使部分传统燃油车销量占比过大的企业进行转型,同时更将大力推动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
黄金十年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那么有多少企业是扎扎实实做产品和市场,又有多少企业利用补贴形成依赖症,无视产品的升级换代呢?新能源市场何去何从呢?市场究竟是被补贴政策催发的还是市场内在旺盛的需求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2019年注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这也对车企造出续航里程更长、充电时间更短、驾驶体验更佳的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家补贴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今年年底,新能源补贴有进一步缩减的可能。个人的观点是:补贴下降后,销量会下滑,但是不会形成暴跌。首先新能源的优势是能源清洁,对于北方城市来说不用限行,提速比较快。如果新车车主考虑养车的成本,在新能源车价大幅攀升的情况下,那么能源清洁什么的就先靠边站吧,只要不强制停止燃油车,限行的问题可以通过单双号来解决(买两台不同单双号的车辆,其中一台入门级即可)。纯电动的销量下滑的可能更大一些。油电混合的新能源车由于兼顾了续航里程和充电加油的便利性加上同样绿牌不限行,所以销量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下滑。再加上双积分的政策的限制,各品牌厂商不得不抓紧对新能源车进行研发和升级,造车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长而下降。厂商一方面不得不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必须销售出去进行资金回流,所以厂商会进行力所能及的促销。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补贴下降后,销量会下滑,但是不会形成暴跌。
谢邀
政策调整应该可以说是预料之中,不过预料之中并不代表着所有车企都能有效应对。
补贴催生了一大批新能源车企,野蛮生长之后必定会逐步淘汰掉无核心技术,无市场,无资本的部分车企。
19年上半年是个缓冲时间,下半年逐步出现关门潮。最先被抛弃的应该是一直没有产品问世,没有掌握电池供应的车企。没有有效的策略控制电池供应就意味着1/3的成本无法控制。
补贴一下子退坡之后,原***的成本可能就无法盈利了,加上没有持续的产品销售为研发供血,退出只能是唯一选择。补贴大幅下调是在预期内的,整车企业都已经有所准备。250-300公里、300-400公里、大于400公里车型补贴上限分别降低47%,60%,50%,这对主机厂来说已经相当肉疼。至于续航里程250公里以下的车型,则基本上已经被宣判***。处于这区间的微型车和入门级A级车,没有补贴,很快会无人问津。
我想是不会的。
新能源之所以退坡是因为现在的新能源市场逐步的在做大,当人们越来越的选购新能源车的时候补贴自然会减少。
回想一下几年前为了推广小排量汽车所做的免购置税到购置税减免50%逐步的升高却依然没有影响人们购车的热情。
我就是在今年选购的新能源汽车,希望能赶上过度期政策🙏
谢谢悟空邀请。
我说说我的想法吧,不喜勿喷。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好。可是答案很简单,绝对会。我分析一下吧。
1.目前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很大一部分是车企自己卖给自己的。理由很简单,骗补贴。因为补贴金额大于造车成本。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对汽车产业未来的伤害。
2.没了补贴,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造出来的车价格可就不便宜了,没补贴,没购置税减免,买个大爷回家,谁还会买?
3.车企减产,或者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就被发现并淘汰了,就没有这么多垃圾制造出来了。
回答完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野蛮生长新能源车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野蛮生长新能源车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