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制造新能源车难在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制造新能源车难在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辆新能源汽车,大家觉得哪个系统开发最难呢?
智能系统开发才是最难的。新能源不是未来,智能汽车才是未来,新能源是政策逼迫下的产物,智能汽车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只不过因为智能汽车目前来说,必须得依托于电动,所以才把新能源给扯进来了。
现在是个汽车公司就能出新能源车型,目前的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威马,理想,广汽新能源等等,在电池电机这种硬件技术上面,大部分厂商都能做得出来,或者直接***购代工就行了。
但是智能系统就难了,即使发展了这么多年的智能手机,目前也只有安卓,IOS,鸿蒙,可见做一个智能系统难度有多高。更不要说才起步没几年,使用环境远比手机复杂的多的智能汽车。
目前也就特斯拉的能勉强拿的出手。FSD芯片、Autopilot全栈软件、海量大数据、车载OS、电池管理BMS系统、整车电子架构。虽然这些对于真正的智能汽车来说,还仅仅只是一个雏形,一个开始。但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绝对是最顶尖的软件实力。国内也就蔚来小鹏在往这个方向发力,哦,还有比亚迪,最近出的汉选择了和华为合作。至于其他的电动车,连门都还没入!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做工这么差,在硬件上面没什么技术可言,却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甚至超越丰田成为市值最高的车企的原因。
你好,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我觉得电池、电机、电控三个方面的开发难度是比较大的。
电控有理解为电机控制,也有说是整车控制器的,这些讨论暂且不谈,此处我就以整车控制器VCU为主。
VCU在新能源汽车上,主要承担了高压控制、热管理控制、扭矩控制等。
开发VCU主要涉及到应用层软件的开发,底层和硬件目前大部分汽车企业都是***购的。应用层的开发又包括:控制策略的制定、软件模型的开发、软件集成和代码生成、软件测试及实车标定等。
完美的控制策略能够提升车辆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并提升驾驶体验,需要很多项目经验才能规避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主机厂都在建设自己的VCU开发能力,需要投入很多资金。
电机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MCU,不管是永磁同步电机还是交流异步电机,在技术上都已经很成熟了,难点在于电机控制器的开发,主要还是控制算法的开发难度很大。
MCU的开发目前主机厂能够掌握的企业比较少,技术还是在供应商手里。优秀的控制算法能够提升电机的能力输出和效率,电机对控制指令的响应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质感。
电池的开发包裹电池Pack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开发。
有的汽车主机厂会***购成熟的电池包直接组装生产汽车,有的主机厂会***购单体电池,自己设计Pack。Pack的设计影响到电池包的结构强度、热管理。
BMS的开发难度同样在于控制算法,因为电池的安全系数要求最高,对于算法要求是误差越小越好。并且在电池出现失效前,能够安全的控制住电池以保证安全。
传统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既然新能源汽车也是车,那研发困难的也离不开这几样,不过也有所不同,从新能源汽车构造来说,首推最困难的是电池包的设计和管理(也就是BMS),其次是OTA车机系统升级,最后则是底盘。咱们来大概谈谈原因。
首先电池包的设计则意味着整车的比重分配和车辆的续航,现在车辆的续航也直接影响到车辆在市场的销量,难在哪里?在2020年央视《对话》栏目中广汽新能源的古惠南总经理说到:“一些人认为我们造的车辆续航长就是因为多放了几块电池,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你们不也多放几块呢?为什么我们可以多放几块?不要以为续航长就是简单的堆电池,那是没有用的”。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研发确实也是这样,续航不仅和电池性能有关,还和整车电池包的设计排挡有关。另外就是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每一起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都能够引发现象级的关注,因为一些新能源车辆在停车充电时BMS系统是停止工作的,停止工作了也就不会时刻关注电池包的温度变化,从而导致车辆发生自燃,不信你去搜索下,是不是很多新能源车自燃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停放时。
其次是车技机OTA系统升级,现在的新能源车就好比咱们用的手机,需要不停的升级车机系统来提高整车各部位协同工作的高效性,例如逐渐升级自动驾驶功能等,最著名的***就是有一辆蔚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自动升级,导致整车无法控制(感兴趣的可以在百度搜索下)。所以这也是新能源领域一直说EV+ICV才是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的原因。
最后则是底盘,底盘是建立在车辆具有提供动力性能和协同工作的前提之下才有的,底盘更多的体现驾驶性能和操控感,这个和燃油车的***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开车的朋友们感触最深。
码字不易,请多关照,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制造新能源车难在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制造新能源车难在哪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