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车企 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车企 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还在大力发展氢能源吗?
日本是还在大力发展氢能源的,而且在日本国内已经有很多氢能源的汽车在运行。在新能源动力汽车方面,日本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我国和美国都是在发展电动汽车,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发。
而日本则把精力投入到氢能源汽车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目前世界的潮流却是电动汽车方向,但日本在氢能源汽车方面投入过多,已经不好回头了,只能硬着头皮发展下去
普氏能源近日消息,2021年日本将进入氢能发展的新时代。日本将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液态氢。这是氢商业化过程的关键一步。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高级能源系统部门及氢和燃料电池战略办公室主任白井俊之(Toshiyuki Shirai)告诉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公司:“这是未来创建国际氢供应链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新能源崛起?研发出容量超8倍的新电池,我国该如何应对?
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
电池容量是受到材料限制的,目前锂电池的密度已经达到250了,要翻一倍都很困难。
钠电池密度更低。
电池研发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八倍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你说的可能是氢燃料电池,实际上也不能算是电池。
还有一种就是核电池了。这方面中美法才是强项,日本不行。
我们没有日本那么大的目标,8倍这个跨度太厉害了,毕竟目前的电池能量密度第最强的是250wh/Kg,8倍就是2kwh/kg,我们的目标小的多了,研发出容量超过目前2倍的电池,也就是500wh/kg,而且目标是定在2030年以后。
至于超8倍,等2倍的出来再说。当然呢!日本这个8倍容量的电池如果是PPT那就没说的必要,等量产再吹不迟。如果是真技术,马上要量产了,那真的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别废话,赶紧去买股票吧!
研制出跟实际应用是两码事。实验室到大规模应用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所用的材料存储量如何?如果属于稀有材料,那很快造成枯竭,没有可持续性;
2.是否具备成本优势?如果难以开***,各方面成本高,广大群众用不起,那没有任何用;
3.安全性是否达标?
4.是否易于存储和运输?
以上种种如果有一项不能达标,都离量产和实际应用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另外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来都需要市场检验和认可。即使有革命性的变革,也需要市场推广和营销,都需要时间积累。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而日本坚持发展氢能车,如何看待两国的选择?
1、日本(包括韩国)的情况是,所有的能源都很贵,核电曾经作为未来能源形式的一个选项,福岛出事之后只能pass,在众多都很贵的能源中,日本选择了氢能。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卖的不多(万辆级别),但Ene-Farm已经部署了几十万套,成为了日本供能的新方式。日本在文莱、澳大利亚部署了海外制氢基地,通过海运运送到日本本土,虽然这样进口有氢能被卡脖子的风险,但日本原来的能源安全水平也不咋地,这次允许澳大利亚驻军,也是深度捆绑,给能源供给安全增加了一个砝码。韩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出口很多,现代即有乘用车,也有重卡,前段时间现代拿下了重卡的出口大单,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2、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是电气化,高铁之外主要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在08年奥运会的时候亮相,奥运之后沉寂,直到前几年才开始又热起来了。我国发展氢能整体比较克制,主要由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今年9月份国家出台的燃料电池汽车“以奖代补”政策和以往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所不同,更强调实际应用,具备条件且应用的好才能有奖励,各地申报前需要掂量掂量手中的牌,而不是像当年新能源汽车一样一窝蜂去造车。地方***发展氢能应用,通常从商用车开始,公交车、物流车、重卡等是优先发展的对象,乘用车很少。在未来预计我国会更加注重发挥氢能的能源属性,使氢能在储能、分布式供能、应急供能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应用。
3、说一下美国和欧洲的情况。美国发展氢能很早,布什***时期就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美国加州是氢能发展的试验田,日韩的乘用车很大一部分就是销往加州。美国的航天工程带动了液氢的发展,在民用液氢这块比我国要领先数年。美国给我的感觉是很注重市场效应,加州取得大规模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发挥了市场机制,形成了市场价格,这是国内需要学习的地方。欧洲发展氢能也很早,而且欧洲的特点是碳减排有最严格的要求和最迅速的时间表,这就倒逼欧洲国家提前规划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个人预计欧洲会和日本一起,领先全球提前进入氢能社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车企 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车企 新能源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