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浪潮爆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浪潮爆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发动机设计开发从业者会因为新能源汽车到来而大面积失业吗?
暂时不会,新能源车的普及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南难关,特别是动力电池这样涉及基础物理的东西,越是基础的东西越难发展,现在电动车能否替代燃油车成为主流还是未知数,发动机设计行业当然不会大面积失业了,但内燃机的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这也是事实。
我国汽车厂家的合并潮即将到来了吗?适合留下哪几个品牌?
吉利肯定首当其冲,作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多年。靠收购沃尔沃等大品牌的技术输入,强大的产品营销宣传能力,在业界都是有口皆碑
理工男著称的奇瑞汽车,也在国产车中深更多年,以技术出生的产品技术研发,1.6t发动机已经可以与合资产品不相上下,新出的车子不仅颜值,内饰做工用料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产品力很值得称赞
比亚迪汽车,国产车中的新能源领导者,以电池起家的它,也没有浪得虚名,他的双模技术,以及即将推出的刀片电池也是技术的积淀,新能源的浪潮推进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亚迪会有更强大的产品力带动着国产新能源走向新的台阶
谢提问。
并非合并浪潮到来,而是市场环境下,车企能否生存的问题。
近年来,各车企间强强联合的、抱团取暖的的动作频频发生,其主要目的也是利用彼此优势占有市场谋发展。
市场总是残酷无情的,而最终能在市场谋有一席之地,其必有过人之处,或核心技术、或雄厚资金等,优胜而劣汰。
从以下几方面,讨论能生存的车企品牌:
比如长安长城的合作、比亚迪长安的合作等,其中比亚迪利用电池技术优势,与各车企间均有合作关系,与国外品牌亦有合作(如腾势)。
首先是吉利汽车,销量国产车冠军车型,19年销量超过136万量,连续3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冠军,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打造了中级车模块化架构CMA,开发了很多重量级车型,吉利的CMA模块化架构和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并称全球三大架构,三足鼎立。出自CMA架构的车型有吉利星越,沃尔沃XC40,领克全系列车型,他们的性能,做工,整体实力超越大多数合资车。其余的自主品牌没有模块化架构,还没有成功研发,有的也是车辆的生产平台,技术比较落后。吉利旗下还有宝腾汽车,伦敦出租车,路特斯等品牌,实力雄厚。第二就是长城汽车,毕竟销量也是排名第二,旗下的SUV车型畅销多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再下来要数比亚迪,比亚迪汽车在电动车方面全球领先,电动大巴销往世界各地,很多世界大厂也找比亚迪进行合作建厂,为的就是比亚迪的电动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其他的很多国企车型都是外资车的代工厂,本身的技术方面还不如上述三家车企。
合并潮应该不会很远了,此次疫情也算是促进了这一过程,一些本来能力不强,资金不充裕的车企,现在已经是难上加难,全靠当地***的输血才能勉强度日,距离破产或者被收购合并是没有多远的!
首先19年就传出破产传闻的四个难兄难弟——华泰、众泰、力帆、猎豹汽车日子就不太好过,华泰在2019年就被曝出股份被冻结、拖欠货款被***,实际上,华泰汽车早已风雨飘摇了,三大生产基地已经全部停产,北京办公总部去年就已经人员稀少!华泰汽车太依赖于合资,早年和现代合作,也有像圣达菲和特拉卡这样的产品,但是总体来看华泰还是更专注建筑、房产、***矿领域,汽车已经成为其“***项目”了!
除了这四个出名的以外,海马汽车在19年也有一个惊人的操作让人明白了“实业不如房地产”的事实,一口气甩了上海、海口的房产商铺共计400余套,硬生生扭亏为盈!而2020年开年受到了如此打击影响之后,不知道全年财务状况会如何,如果依旧亏损严重的话,不知道海马手里的房子还剩几套呢?
而更严重的比如青年汽车,完全是名副其实的骗子公司而已,活着的目的就是骗补贴、骗经费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早该倒闭了!
在我们分析之前,不妨看一下美团CEO王兴的预测,虽然他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多少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王兴的结论3+3+3+3来角逐下两轮,三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三家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而三家新能源造成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其实基本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沈晖说的威马以外,我们可以大胆补充两家车企——奇瑞和华晨!
华晨的话,靠着与宝马合资,日子其实过得不错,华晨的宝马铁西工厂也是全球最好的几家宝马工厂之一了!但是华晨总得来说有点不思进取,也可能就是因为靠着宝马这颗大树太滋润了吧!
中国的汽车行业已到了新的变革路口,多、杂、乱是当前的现象,根据西方国家汽车工业的历史来参考,目前的确已到了该合并整合的阶段,很多跨行业的电商也能造车,浪费了不该占用的政策和***,最终的结局都是纷纷出局或倒闭,产能过剩是当前最大问题,供大于求,势必造成行业乱象,杂草丛生,当前中国具备整合能力的依然是国企,以一汽二汽为首,上汽,长安等国字头[_a***_]为主,最终要做到***整合,合理化利用政策,健康良性发展,增大增强体量来对抗和保留国产品牌的基本优势,抵御外资品牌的啃食,只有如此才能使国有品牌不倒!!!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战略眼光
国产汽车强势崛起,产品线从主攻主流车到全面覆盖低中高端,再到一步步拿下轿车和SUV的双冠,以及中大型豪华轿车、越野车和皮卡车的销量冠军,一切向好!
可是就在这个阶段里,长城汽车似乎掉队了。
九月的零售量没有进入汽车厂商前十名,销量同比缩减6.36%,1-9月的累计销量更是同比缩减了9.25%;哈弗品牌累计缩减16.42%,魏牌累计缩减49.51%,只有欧拉缩减的幅度低至0.01%;但是坦克品牌同比增长69.65%,皮卡的表现也不错——答案已经明确,长城汽车的拿手好戏是燃油车,掉队的原因是燃油车整体的没落。
如果汽车电动化的进程放缓一些,也许长城汽车会成为销冠冠军。
因为就内燃机和变速器而言,长城汽车的研发成果是超越其他所有国内汽车厂商的。
比如:
这是长城的系列优秀发动机。
4B15曾经横扫所有同排量发动机,使用气门升程连续可调技术,配合加速热车效率的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再加上悬吊式的200bar缸内直喷,上市就带来了“王炸”;4C20B发动机不仅长城汽车旗下的四个品牌使用,东风风行、北汽的北京越野也都在使用,这就足以说明其实力如何;第三代哈弗H6 4N20四驱版本的平均油耗在10升以内,整备质量与其相当的SUV没有它更低了。
长城汽车,从产品质量上看,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多年的积淀,形成的可靠性和机械性能都在主流范围。
从产品线规划上,命名有点乱,搞得人一头雾水,消费者没人整天研究你这么多命名体系,不如干脆用长城特色的,“山海关”到“嘉峪关”各大雄关命名,个人觉得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长城汽车颓势的原因:
1、死磕SUV,彻底放弃轿车。SUV市场毕竟有限,竞争力度也不小。虽说近年来SUV很火,但是轿车依旧是乘用车市场的主力,丢弃轿车市场目光是短浅的。必须打造A级、B级经典轿车至少各一款。
2、车辆型号繁杂混乱。单单一款哈弗H6起码50个以上型号,根本无法形成家族式车型,更有乱七八糟的H1~H9,F系列、M系列,乱成一锅粥!有必要学学大众、比亚迪,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各推出一款经典车型(最多各两款)用心去做好即可,让车型有层次感,有辨识度。
3、奇葩命名动辄停产。咖啡、狗、猫……令人费解的命名!你看看人家比亚迪:秦、汉、唐、宋、元,有文化有内涵,体现中国元素,提升家国情怀!VV5~VV7集体停产,彻底把魏品牌搞报废。
4、新能源车布局太慢,比亚迪尽得先手,技术全面领先,想要赶超为时已晚。
长城发动机太耗油了,我都感觉油箱漏了,2.0,1.5发动机堪比3.0油耗,现在油价拼命涨,几乎没有降下来的可能,加五百跑三百多,真肉疼,再换肯定不买了,现在也没有价格和配置优势了,上层像进水了一样,各种奇葩名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浪潮爆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浪潮爆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