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用燃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用燃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氢气可不可以代替天然气,直接在汽车上使用?只有燃料电池一个方案吗?
- 有新能源车想换汽油车怎么操作合适?
- 为什么一些新车上会贴有能源消耗量标识?
- 2021年汽油车摇号有什么新政策?
- 原油可能会跌至20元/桶了,还有必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吗?
氢气可不可以代替天然气,直接在汽车上使用?只有燃料电池一个方案吗?
路过顺手答。暂时来说,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用作汽车能源的最好方案。
氢燃料电池效率40%~60%,比热机高一个等级。除非热机规模大到一辆卡车拉不动的程度,例如火电厂里的超超临界机组。
热机做功的过程可以用卡诺循环来描述,受热力学定律限制。此处省略了一大堆理论,直接得出结论:效率就这么着了,爱用不用。
对于量产汽车发动机来说,凯美瑞的2.5L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热效率41%,已经是标杆般的存在。
当然,氢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动车,电机输出还有一层损耗。但与此同时,电动车相对简单的减速机构效率又要比内燃机的变速箱高。此消彼长,氢燃料电池+电机完胜氢气发动机。
前面有朋友说氢气直接燃烧温度太高,现有发动机材料受不了,确实如此。不过如果让空气过量,以此降低燃气温度,是否可行呢?
前面说汽车内燃机效率也就那样了,车企再研究十年能提升个1%就谢天谢地,除非发生材料革命,否则不能指望太多。
氢气不能替代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使用,目前的方案只有燃料电池一种,使用燃料电池的原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本质为电动汽车。
氢作为汽车燃料使用理论上是非常理想的,曾经也确实出现过一个品牌研发过使用氢直接作为能源的汽车,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原因并不难理解,有两点制约了氢燃料燃烧驱动的可能性。
①·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密度只是CNG的1/8,众所周知一台汽车的续航里程用CNG只是用汽油的一半多一点,原因为钢瓶的储气量过小限制了燃料的体积;而氢的常压密度更小,需要让汽车有一定的续航里程只能让储气瓶变的更大,大瓶不仅减少了实用空间而且增加了整备质量,重量的增加和推重比不断抵消,结果则是续航提升需要的钢瓶会大的比较夸张。
②·氢氧燃烧的火焰温度非常夸张,如果对氢焊有过概念的话会感受到那种能够融化金属的高温,氢氧焰的理论火焰高温可以达到2830摄氏度。汽油的理论火焰温度是1200摄氏度,柴油火焰温度为1800摄氏度,以目前的内燃机材料还没有哪一种能够承受氢氧焰的超高温度。
没有特殊的材料制造内燃机,如果直接用汽柴油机换用氢燃料会被融化,而耐高温的材料都是非常昂贵的;使用氢气***设价格很低,但是制造一台发动机的成本足够普通内燃机汽车多家N年汽油。
所以直接用氢从汽车本身而言并不现实,其次对于用车成本而言也不实际。
CNG天然气一般80升的钢瓶才能行驶不足300公里,天然气1m³按照3元计算,一公斤CNG只是仅为4元多一些,能够行驶20公里左右;100公里按照5公斤CNG计算,成本仅为20元;而液态氢燃料一公斤的价格会超过60元,能驱动车辆行驶多少公里?所以使用氢燃料作为汽车能源使用是非常不合理的。
即使作为燃料电池汽车使用也很不理想,一公斤的氢在燃料电池堆中反应释放出的电还不足以驱动车辆行驶100公里,而制造氢即使用弃电电解水也需要消耗4倍以上发出的电量;很多人认为用弃电是节能环保制氢,但是弃电的比例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缩减至不足5%,最终是不会有弃电用以制氢的。
而除电解水以外只有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才能制氢,这些常规能源直接当做燃料会有污染,难道制氢就没有排放了吗?
所以氢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汽车并没有推广的价值,或者直接用氢做燃料也是没有的;退一步讲即使氢个成本非常低,但是燃料电池堆的制造需要用铂或者石墨烯,一个电池堆成本动辄3~4万,一台汽车用几个堆后再加上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材料成本,一台毫无性能的代步氢燃料汽车也会在30万以上,而同样的性能和品质的燃料车十万都不值,消费者有理由选择吗?难道就因为使用的燃料不同?
所以以氢为概念的汽车虽然名头很大但保有量极其低,即使在热衷氢能的日本,推广数年后也只是几千台而已。这种车的电池堆不能摆脱铂、制氢不能摆脱常规能源和找到低成本电能,其普及的价值是必须打问号的。
有新能源车想换汽油车怎么操作合适?
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已经换已经是新能源的车主了,却又倒回去逆转潮流换成燃油车,这本身是一种非常倒退的想法。
我猜测可能是目前的新能源车让你在使用过程中感到非常的不尽如人意,所以我特别想知道你***用的是哪个品牌的这个新能源车,我猜想如果是特斯拉的高端用户,可能你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甚至国产的比亚迪以及吉利,那么这种插混的性能和这种平常使用的便利性都是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的,当然我知道如果你可能是在像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一些温度比较低的地区,有可能这种新能源的车在冬季的续航严重缩短以及这个二手车的保值率偏低会导致让你放弃这个车。
无论怎样我都觉得目前以比亚迪长城吉利啊,以及特斯拉为代表或者这个未未来这些新能源车呢,无论在性能上,还是这个价格上和日用的成本上呢都是比较低的,而且呢,电动车这种天生的加速优势是燃油车所不能比拟的,通常情况下以我作为一个车主的身份来讲,适应了这个电动车,几乎是从感受上是无法再回到燃油车的这种感受了。
退一步说,如果你真的想换回去的话,目前来说新能源的车可能保值率相对都偏低,那么你可能会损失比较多,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呢,很多这种新能源的车它的牌照都是***送的,那么如果你卖掉了之后可能也就失去了这个牌照,这会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当然像北京除外,北京除了纯电动车,如果你买的是插电混动,那么这块可能是不算新能源车他们用的还是个老的牌照,那么它将是不受影响的,那么像上海这种地区呢,可能就是失去一个牌照了,呃,讲道理还是不划算的。
个人建议既然已经选择了,还是应该再坚持一段时间,除非说这个车的质量或者感受实在是无法达到你的要求,我觉得响应国家号召,并且能降低你的使用成本,新能源车还是比较划算的,即便是不能够插电的,这种弱混也是不错的,像丰田的雷凌,你加这个雷克萨斯的这种弱混都是很好的。
您已经有了新能源车,想换汽油车。是否因为新能源车续航里程不够了,才想到换汽油车。新能源车目前国家是比较支持。但是由于现在的[_a***_]水平,电池的续航里程等影响导致很多用户体验不好。新能源汽车一般两三年之后续航里程就会很低。更换一组电池耗费很大。所以目前来说还是汽油车更划算。
为什么一些新车上会贴有能源消耗量标识?
汽车上贴有的【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是工信部规定车企必须向消费者公示的汽车燃油量数据,不黏贴是违反规定要受到处罚的;其次实际用用油耗高于标识油耗同样违反工信部规定,但实际不存在异议。
【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以下简称标识)实际是工信部测试得出的油耗标准,分为城市公款、郊区工况以及综合工况,基本涵盖了整车用车的所有使用场景,但测试环境过于理想所以测试值参考意义不大。
工信部测试油耗是在封闭的环境中,环境温度会维持早25度左右,车辆测试功率是把驱动轮架到类似功率测试仪的平台上,车轮下是滚轮可以调整阻尼,车头位置利用鼓风机模拟风阻送风和进气。
- 在测试中模仿城市道口红绿灯、中低速巡航、高速巡航等,分为数个巡航进行测试得出的三种工况结果为【标识】上登记的油耗。
这种测试环境过于理想与现实用车会有较大差异,拥堵路段测试通过一个路况只需要停车等待不到一分钟,而实际路况可能用三到五个红绿循环才能通过,而且期间的每一次起步停车消耗的燃油是远高于停车怠速的。
其次温度对油耗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测试温度在20度以上而冬季低温低到0度以下油耗当然不会相同,水温没有达到合理工作温度之前喷油量会加浓直到水温达到50或更高的温度才能正常喷油,在水温合理之前真实油耗一般在正常油耗的2倍左右开始随温度上升递减。
所以【标识】中的油耗与实际油耗会有较大的出入,一般市区工况测试值为7L/100km,实际用车的油耗以正常驾驶风格平均加2升是合理水平,追求驾驶乐趣的车主比【标识】油耗高3~4升也是合理的。
那为什么实际用车超出【标识】并没有因为违反工信部规定被处罚呢?
原因仍在于驾驶风格,测试的油耗虽然理想到夸张但并不是不能开出,合理控制转速、车速、档位匹配以及电喷车滑行距离,2.0T/2T+的MPV测试开出过8L/100km,【标识油耗】是9.3L/100km,怎么破……
但是这种模拟“好司机”的驾驶过程是非常压抑的,完全没有驾驶乐趣可言、而且经济车速与车流行进的平均速度相悖会成为障碍和潜在危险,所以测试值了解一下就好一般不会开出也不应该开出这种水平。
选择一台汽车不建议过于纠结油耗,老话说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1年汽油车摇号有什么新政策?
2021年北京非能源小客车摇号由原来的一年六期(每两个月一期),调整为一年两期(6月份、12月份共两期),申请方式由原来的个人申请基础上,增加了家庭申请方式,目前中签几率比较倾向于家庭摇号,参与的人数、代数越多基数越大,中签率也就越高。
原油可能会跌至20元/桶了,还有必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吗?
一定要研究。
通过这次暴跌可以看出,石油价格太不稳定了,石油可以跌30%,反过来说也可以暴涨30%,这次油价跌得比水还便宜,涉及几大产油国多方角力,开启拼多多了模式,互相伤害,如果你认为这是市场规律,那就大错特错,价格被各大势力人为操纵的痕迹太过明显。
另外,石油不是普通的商品,是工业的血液和原料之一,涉及到地缘政治、大宗商品,关键时刻容易被卡脖子,不是你想买就买得到的。中国在石油这一块依存度过高。最要命的,我们在几个石油产区,都找不到战略支点,到现在为止,石油作为战略物资,一直都不是安全可控的。
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那是有战略考虑的,避免被人卡脖子,如果俄罗斯被石油下跌搞残废了,你看石油不涨上天!
无论油价高低,新能源汽车都没有研发生产的必要,因为对于家用用途来说新能源汽车是省油不省钱的,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新能源汽车本身购买的时候就比同档次的汽油车贵几万,然后保值率又非常低,开两年折旧50%,远远低于汽油车。也就是说,前两年开新能源汽车要比汽油车多付出5-6万元的成本,5-6万对于家用车来说,可能到你换车都不需要加5-6万的油。所以除非你一年能跑5万公里以上,否则开新能源汽车根本省不到钱,现在油价暴跌那更加了。
如果原油始终能保持在20美元/桶的价格,而且可以无***供应,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的脚步可能就会慢下来,甚至停滞不前。而且大排量自吸发动机也会卷土重来,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就如当年的三缸机一样弃之不用。
但是原油的价格并不是一程不变的,影响原油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就拿这次来说,原油大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已经影响到全世界,用油量大大降低。买的人少了,价格自然会跌下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OPEC与产油国联合减产的谈判失败,以往油价下跌的时候只要降低原油产量就可以止跌。但是这次资本家谈判失败,俄罗斯认为减产后导致价格回升,会让美国页岩油气得利。俄罗斯不同意减产后沙特就不高兴了,好吧我开始降价,提高产量大家一起玩。
回顾历年来原油价格波动的原因都是与经济衰退、下行有关系。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原油大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原油也随之下跌、2008年金融危机原油下跌、2014年开始页岩油产量提升也导致原油下跌。但是过去几次原油大幅度下跌的时间并不长,一般不到一年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价格。目测这次降价也不会持续太久,两败俱伤的打法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此原油超低价格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即使原油价格始终保持低价格,新能源汽车还是要发展的。毕竟原油储量是有限的,原油最终会枯竭的。而电能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热电站以外,风电、水电、核电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高,不用担心能源枯竭的问题。
电动汽车的出现可以说打破了人们的汽车的认知,不仅没有引擎带来的震动与噪音,而且电动机的提速性能也要超过发动机,驾驶体验也远远超过同价位的燃油车。例如特斯拉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传统豪华燃油车的销量,这也是豪车厂商未曾想过的,玩具一样的电动汽车最终成了豪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科技始终在发展,一辆蕴含最新科技的汽车,那么一定是一辆电动汽车!如果是一辆来自未来的汽车,那么也一定会是电动汽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用燃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用燃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