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smart吉利新能源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art吉利新能源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吉利与奔驰合作,将在国内推出smart品牌纯电动车,售价是否会降低?
- 吉利戴姆勒合资共同运营smart品牌,smart会迎来爆发还是会进入更尴尬境地?
- 如何评价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联合打造smart电动车型?
吉利与奔驰合作,将在国内推出***art品牌纯电动车,售价是否会降低?
关于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去分析,第一,***art贵是因为是奔驰旗下的车,从牌子到规模化管理,其实成本不贵,是知识产权贵,就像以前天津一汽出的威姿威乐一样,挂牛头标就贵几千美金,然后就死在贵死上了,同理。
第二,***art吉利要发展电动,电池是什么价格,按照常规来看,纯电车要比燃油最少贵50%,那么有可能冲抵掉知识产权降价的那一部分,这里要说的是不以***art品牌来算,要是***art品牌,我相信奔驰还会大捞一笔知识产权。
第三,关于定价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竞争者,如果目标是特斯拉,那么价格就会上升,目标是比亚迪,价格有可能会有走低的情况。
第四,如果国产,那么人员和配件成本会降低,也许价格就会下啦!
希望我的回答说清楚了!
吉利不是傻子,李书福精明着呢!吉利与戴姆勒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共同运作***art纯电动汽车。***art国内售价肯定不会降低的,犹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
沃尔沃尽管是吉利旗下的公司,但是车辆售价是不能降低的,毕竟品牌价值在那摆着呢!而吉利旗下的车型售价不能太高也是一样,品牌溢价率太低,几乎没有。***如把沃尔沃商标扣掉,换成吉利车标,那么沃尔沃还能卖这个价格吗?这就是品牌溢价能力不同。吉利很难发展成高端品牌,所以直接收购高端品牌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扭亏为盈,并且技术上实现了反哺,可以说这次收购非常成功。而尝到甜头后吉利又大幅购买戴姆勒股票,目前吉利持股已经达到9.69%,是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因为***art连年亏损的原因,所以吉利有机会与戴姆勒合作继续研发生产***art车型。而***art最大的对手,mini也将会是长城制造。宝马与长城在2018年成立合资公司,持比也是50:50,主要目的就是生产MINI电动版。戴姆勒知道这个消息后,肯定是不舒服的。全球电动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所以戴姆勒也需要一个优秀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共同把***art搞起来。
而下一代的纯电动***art将由梅德赛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来设计,而工程研发则交给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来负责。新车型自然是要在国内生产的,预计2022年上市销售。奔驰设计,吉利研发,纯电动***art国产后价格是不会降低的。性价比会提升,而且这款车型并不是只针对中国市场的,而是一款全球车型。
吉利戴姆勒合资共同运营***art品牌,***art会迎来爆发还是会进入更尴尬境地?
情怀已死,却有人还在忙着烧纸
01.甲壳虫
差不多一个星期前的3月22日,大众CEO迪斯告诉大家,经典而充满情怀的甲壳虫车型,确定在2019年夏天正式停产,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不会有后续车型、也不会以电动车的形式出现。
作为经典车型,甲壳虫在1960年到1980年有过长达二十年的黄金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销量就达到了1500多万辆;到2003年,它的总产量更是突破了2150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销售记录。
这么经典的车型,今天却走的决然而彻底。
原因是什么?有人说过一句,特别贴切:甲壳虫打败了所有敌人,却输给了时代。
随着汽车设计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大众化,甲壳虫这样比较另类的车型不再成为主流。
直接的结果就是销量越来越少,2014年卖了9万多辆,2015年6万多辆,到2016年更是只有2万多辆了。卖的这么差,大众也不愿意为这辆经典车型的“情怀”买单了。
02.***art
差不多在甲壳虫宣布停产一个星期后,同样充满情怀的***art被吉利汽车拿下了50%的股权。
***art就产品和品牌而言无疑是鸡肋,但吉利和戴姆勒各有心思各有盘算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之后,最觊觎得到的就是戴姆勒,如果此次合作成型,则吉利对戴姆勒的股份将得到进一步加持,所以合作是***,获得股权才是真,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已
而戴姆勒的***art,由于产品过于小众,所以久久不能盈利,正急于甩锅,既然有人愿意当背锅侠,为什么不呢?而且还能***一大笔钱,故而也乐得其所
至于***art产品和品牌本身而言,就算是合作后有增长,估计也不会有太大起色,因为amart原本的品牌形象已经固化,且产品力也不怎么地,而吉利的小车已够多车型了,也不缺这么个小玩意儿,所以就算合作成功,估计也不会对此多上心,因为本来的出发点就没指望它挣钱
谢邀!
本人不属于奔驰***art的目标客户群体,对这个品牌关注不多,只能就已知的一些情况做分析。
***art,不管是燃油车型还是新能源车型,在中国这个讲究实用性崇尚乘坐空间的市场,终究只是小众车型,即便这个***art属于戴姆勒。
坦白的说,一个长期亏损的品牌,并且是小众的产品,根本入不了李书福的法眼,这说明:***art品牌,战略的高度大于战术高度。
我相信李书福的眼光,不会只盯在未来5年,也不会盯着全球容量仅20万以内的产品。收购沃尔沃别人不看好,现在吉利与沃尔沃与当年均不可同日而语;收购宝腾别人不看好,现在宝腾正恢复生机,吉利汽车也获得出口主要汽车市场的机会,同时路特斯跑车有望国产。吉利正在逐步布局一个庞大的汽车品牌矩阵,虽然不及世界排名靠前的汽车集团,但已初具雏形。
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成为戴姆勒单一最大股东还只是一厢情愿,那么合资成立出行平台就算是两情相悦,共同运营***art说明两者感情已经进入佳境。
此时应该相信吉利能把***art运营好,吉利比绝大多数的企业更了解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也更了解汽车,而且有更好的成本控制,有希望开发出更满足大众需求的***art,***art有望止损、成长,就好像沃尔沃重新获得生机一样。
更主要的是,通过运营***art,吉利控股有机会将戴姆勒第一股东的位置坐实,无论***art成功与否,吉利获得了与戴姆勒更加深入合作的机会,包括产品,也包括技术,而不是作为简单的财务投资者,从长远来看,是划算的买卖,这个“划算”,可能只李书福看来划算,更多的人没法领会。
戴勒姆·吉利共同运营***art,应能扭亏转盈。
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art的全系电动化迎合了转型的刚需,而且能提升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精准的定位以及前期的铺垫能够为***art打开市场。
戴勒姆与吉利的在携手***art之前以各一半的持股比例成立了另一家合资公司,其主营业务是高端共享出行,包括网约和公共出行。这一合资公司的成立在初期能有效的为吉利新能源汽车去库存,奔驰汽车的加盟也能有效提升品牌高端形象,在后期也是为电动化、智能化的***art铺路。
吉利和奔驰携手***art共同建厂在2022年实现量产,在这一期间里预热的不仅是***art国产化的转型,重点是吉利重金投建的电池工厂届时也有可能实现量产;动力电池不在受缚整车制造成本能够大幅降低,且2022年中国工厂实现量产时电动汽车的价格结构也能被调整到合理的范围,所以经典***art以及全新***art车型的价格也许能够非常理想,全面爆发是很有很大可能性的。
退一步说即使***art的价格仍旧高昂,在油电转型阶段是否应该购买汽车已经令人难以判断;如果在这一阶段里在大部分[_a***_]的街头巷尾都有共享汽车,且从找车选车到用车还车都可以在一个APP上完成,且这种车又是体验不差还比较个性的***art,作为公共出行工具的补充也一定能够风靡。
这一市场对于戴勒姆和吉利而言是一块很大的蛋糕,终端消费市场短期内没有起色也没关系,全国650余个城市潜力无限;而且戴勒姆和吉利的合资工厂不仅面对国内,其产品会销往全球市场,这点对于吉利扩展海外版图也有利好。
吉利汽车需要为汽车电气化做各种储备,戴勒姆奔驰重组结构后也需要布局新能源,在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奔驰与比亚迪、吉利、北汽哪个品牌能擦出火花呢?
会有所增长,但应该不会爆发性增长。
一、***art不符合对空间有偏好的多数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二、***ait这种个性小车一定是汽车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细分市场需求,而目前国内车市离成熟还差十万八千里,特别是消费心理上。
但按照吉利的惯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而言,拿下***art一定会一浪接一浪的在网上发力,会带动一定的销量,汽车市场的进步也会带动一部分销量。所以,销量会上涨,但爆发还是不太可能的。
如何评价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联合打造***art电动车型?
双赢,首先两家公司都需要满足中国的“双积分”政策,所以必须有新能源汽车,其次,***art对奔驰来说是个亏损的项目,需要止损;而吉利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联手奔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相信吉利在自己的电动汽车产品上会努力和合资的***art电动车“套近乎”。
都是相互利用。首先,总所周知,***art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戴姆勒想处理不良资产。同时,面对中国庞大的新能源市场,谁不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况且,宝马汽车已经与长城汽车联合成立光束汽车,联手打造Mini电动汽车。这时候戴姆勒不得赶紧找个帮手联合起来对抗宝马长城CP。而吉利可以利用戴姆勒的品牌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又可以布局全球市场。还可以向全球最牛的汽车集团学习,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所以,双方都是各持所需,相互利用。
在笔者看来,这次看似偶然的合作,实则是必然的结果,就吉利和奔驰之间的绯闻自从吉利入主戴姆勒公司并成为其第一股东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并且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先是戴姆勒出行服务公司与吉利控股展开合作,合资建立高端出行公司,各持50%股份,再到如今这次就***art品牌展开的深度合作,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没什么意外的,再从竞争的层面上讲,在此之前,另一对民营企业与豪华车企合作的典范长城宝马早已经先它一步在2018年完成合作协议,预计2021年首款合作产品投放市场。从这两对合作,不难发现,合作的双方都是最紧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一边,宝马与奔驰,均是德系豪华品牌的代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两者都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奔驰眼瞅着宝马mini品牌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布局了,作为奔驰旗下的子品牌***art怎么能淡定的了,有下一步动作那是必然。而另一边长城和吉利,都是自主品牌的佼佼者,汽车名族品牌的未来,两者旗下的产品在同一细分市场上厮杀,近年来一直在谁是自主一哥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看着老对手,要抱上宝马这样的大腿,直接威胁到自己自主一哥的位置,吉利肯定也坐不住,去寻找自己的大腿,所以从这两个层面都会促使这样的合作。
关于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公司的发展前景,行业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其中一个观点备受认同,他们认为此次合作不会像长城宝马的合作潜力巨大,戴姆勒此次来找吉利合作最大的意图是为了解决***art这一包袱,众所周知,***art这个品牌自创立以来重来没有得到市场真正认可过,从1998创立以来从未盈利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销量一直没有起色,旗下也没有比较出色的产品,从品牌力角度,***art根本无法mini品牌所媲美。从另一个角度,宝马在国内合作的对象除了华晨,就只剩下长城了,随着股比放开,宝马已经对华晨这个不思进取,躺着数钱的合作者心存怨念了,随着宝马率先提升股比的行动也彻彻底底闹掰了,其实两者的合作名存实亡了,而面对长城这位后起之秀,以后肯定是合作的重点,也会认真对待,并且长城和宝马的合作,是两情相悦,也是建立在公平角度的上,像华晨这样的包办婚姻,迟早会走到离婚的下场,即使不离婚,华晨也是独守空房。反观吉利和戴姆勒合作又不太一样,戴姆勒在国内合作的对象众多,有最开始的北汽,还有同样私企的比亚迪,而吉利算是作为后来者,北汽就奔驰品牌合作,而且合作的算是相当愉快了,虽然也是包办婚姻,但是过的算是幸福,至于比亚迪走的新能源路线,大家都知道比亚迪多年以来深耕新能源,走在新能源的前列,她与奔驰在2015年成立新品品牌腾势,未达到市场预期,但并不能果断认为两位合作者存在什么矛盾,而吉利和奔驰合作也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而是一个相对失败的品牌的基础上合作,参考比亚迪,其前景不言而预了。
另外,吉利这桩买卖也遭到了电动汽车领域部分专家的质疑。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不太看好这桩买卖,***art也好、MINI也罢,除了品牌之外,产品也是鸡肋,做电动车低于300公里以下,除非低价,否则市场也是凉凉。
最后,笔者认为,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前景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毕竟两者的产品在2022年才投产上市,届时的市场环境,谁都不无法预料,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能平等的和外资豪华品牌开展合作,已经是民族品牌的骄傲,也印证了国产汽车近些年的长足进步,对于无论吉利奔驰,还是长城宝马的合作,我们给予的只有祝愿,祝愿吉利和长城,能够通过这次和大品牌的合作,学习到大品牌经营的经验和切实的技术提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art吉利新能源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art吉利新能源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