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就是鸡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就是鸡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人说新能源车不仅不环保,还会造成大量浪费?这样说对吗?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瓶车(现在时髦说法叫新能源车)不见得环保,其电能来源大部分是火电,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成本高、污染环境。但是,从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角度看,电瓶车可以在石油禁运的情况下保证用户上路行驶。从生产环节看,车企享受补贴,何乐而不为?从用户体验看,冬天冷夏天热续航差。从电池技术看,现在还无法解决即充即走和续航短的难题。所以现在的电瓶车很鸡肋。
30年前,国之栋梁钱学森就给是人***院副总理邹家华学过一封信。内容就是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你们这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发展新能源是为了降低原油消耗,降低原油依赖。环保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还应考虑风电水电太阳能电核电天燃气电等能源,化石电油电早晚会完结。再说控制几座电厂污染比控制亿万辆汽车污染要容易多了。新能源没有错。再说,就算后期电瓶污染处理也比处理尾气污染好办。
人类总是骗自己,电瓶充电也是火电来充,火电是电厂的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讲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知到这是更浪费的办法,本来油能解决的问题,又多一道工序,油变电,电充瓶,脱了裤子放屁,是不是。我说的火电也包括油气煤发电。
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电车确实像数码产品一样,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有明显的更新换代,所以永远是买新不买旧。个人认为电车真正的"优势"是与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这样严格摇号、限行的地方,电车指标意味着你能尽快拥有车辆,获得一定的补贴并且节省购置税(8年摇号大概率不中和两年摇号大概率中签的差异)。
现在10-20万的电车普遍是500+的续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期出行没什么问题。今年新出的电车20-40万价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压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问缺点,说明还没做好准备接受电车,或者说没有迫切性——那么如果可以选油车,不妨先买了用着。传统的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说的,主流的经济型新能源车也要10-20价位,主流的燃油车一般在10万以下就有很多选择,10-20可以选中档以上的进口车了。而且电车虽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维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经的毛病都得厂家4S店修理。
总之,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趋势,电车代表未来,如果3-5年以后买车,直接电车、或者其他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吧。如果现在买而且当地没有指标压力,不妨买个性价比高的油车,先开个3-5年
电动车主,我的车标的NEDC续航里程是400+,我两年开了2.6万公里,这也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用车的程度。
这辈子不会再买燃油车了。
我的用车场景主要是市内通勤,包括工作需要跑下面县市,以及邻边城市。上下班单程5-10公里,外出单程100公里以内。
在开油车的十几年最远跑过300公里左右的黄山、千岛湖。
开了电动车后,市内和周边通勤,油车没有任何优势。家里有充电桩,一般一周一冲,不去加油站,不用熄火停打电话,不用排队,不用充值……周五下班到小区里我的地下停车位上,随手插上充电桩,几秒钟,人就可以离开,晚上22:00,充电桩开始充电,0.288元/度,每次充大概15-18块钱左右。一年费用800-1000。
三电系统、整车终身质保。电池随便开不用担心。目前两年没有里程缩水,满电里程和提车时没有区别。国家规定的电池最低质保年限是8年,但我的这是终身质保,所以可以开到车报废,不需要在电池上花钱。
虽然原来的车子也是百年车企生产,但是质量并不好。关键是4S店碰到问题只会换零件,换一个不行再换一个。当然,也许是我运气不好,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同事的燃油车,如第一代的福克斯,别克凯越,标志307等都开到14年以上还在开。电动车零件少很多,故障也会少很多,再加上全车终身质保,所以没有后顾之忧。
驾车感受的话,开过电车就不想再开油车了,原来的车是1.6T,163马力,6档变速,现在500多马力,无档位,行驶品质提升不是一点点,关键是毫无顿挫感,安静。现在再去看以前抬头敬仰觉得遥不可及的豪华品牌车,已经没有丝毫的感觉了,BBA主流车型的2.0T,高配也不过250马力,现在再去开只有一半动力的车,至少在驱动上感觉只能是倒退了。
开车乐趣也多了很多 虽然燃油车也可以智能化,但是很显然大部分燃油车智能化有限。我的电动车几乎所有的操作都能语音。每一次OTA都能带来很大的提升,在***驾驶上,已经可以自动上下高速,自动超车,自动读取限速调整车速,这些目前燃油车实现的还基本没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就是鸡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就是鸡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