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救活车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救活车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许家印和贾跃亭的新能源汽车“情仇”该如何收场?
十一长***的最后一天,10月7日,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其此前投资的Smart King于10月3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剥夺恒大旗下时颖公司作为股东享有的融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
很多分析说,贾跃亭不仅仅信用破产,这一回完全是信用负几万分了。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该相信。
从乐视开始,贾跃亭的不断得在消磨公共对他的信任和耐心,到了造车的FF,更是把唯一残存的一点好感完全败光了。
最关键的是,这种败光不光是公众信任层面上的,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法律层面上了。不信的话,你问问贾跃亭自己,为什么迟迟不敢回国呢?
他连回来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我希望他尽快被制裁。
作为全中国最厉害的骗子,贾跃亭吹过的牛逼实在太多,它的乐视也是被称之为PPT公司,PPT公司指的就是业务模式和精彩的未来规划都是停留在PPT上面,而实际上面却很少开展这些已经规划好的业务,它的七大子生态系统也是千疮百孔,问题突出。从乐视成立之后,贾跃亭一直都是靠着融资活下去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公司,还竟然上市了,随后用七大子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概念让大家相信公司的未来,使得大家都不知道乐视真实情况下大量购买乐视的股票,最后就是损失严重。不仅仅骗了别人,还骗了自己。
贾这种偏执的个性,不说人品不人品,这种人只有所有的合作者按着自己既定的思路走才行,否则任何手段都使得出来。毕竟是许家印伸手救了贾跃亭,这么多新兴车企许家印投谁不是投,小企业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被大佬发现,给钱发展。以前感觉贾跃亭可怜,但是有印证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贾跃亭本次是充分演绎了“老赖本色”。昔日在FF陷入绝境,面临彻底gameover之际,贾是低声下气四处求援,最终是恒大出手投资了,帮其续命,但在拿到第一笔8亿美元的融资后,仅仅过了2个月贾跃亭就反悔了!
为梦想窒息原本是他的人设,现在他是窒息别人成就他的梦想,但是他的梦想也是构造的虚***情怀。这一次恒大积极注资了,带着乐视股票都涨起来了。
造车是个烧钱的行业,不是贾跃亭一个人能造的起的,背靠金主是少不了的环节,因此也要有与人分利的心胸。老贾显然没有这样的情怀。
此次法拉第未来美国总部员工全员降薪20%,感觉可能是老贾打的一张苦情牌,不排除是通过这种方式向仲裁监管机构施加压力。
我们中国人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报也就完了呗,这还来反咬一口是什么骚操作。老贾这个是完全诠释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不出意外他已经是要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坑了孙宏斌,又来坑许家印,老贾真是牛逼啊,这么下去他是要日天了,失信8次算什么,看样子老贾还能再战啊,说实话我还真有点期待看看老贾的结局,李蛋在脱口秀说,老贾结局是总叛亲离,就是有钱,我希望看到的他有钱也没命花
还记得当年贾某人骂别人“死到临头还在笑”,现在感觉可以原话奉还。靠着一张FF的名片,还想骗多少钱呢?刚刚花掉的8亿美金,我觉得都可以核查下,说不准又进了他的私人口袋也说不准,毕竟贾跃亭,已经毫无节操可言了
据说今天出结果,拭目以待吧
说说我的看法吧,恒大这次主要是想借这个契机进入电动车行业,恰好看中了法拉第未来拥有不错的技术储备,所以才投资了贾跃亭的公司。刚开始合作,也读过了一段甜蜜期。后来贾跃亭原型毕露,把钱挥霍光了。听说还在美国打飞的参加某某会。后面掩饰不住了,加上还有跟恒大的对赌,无法量产了。才演出了这么一场苦肉计。什么提交香港仲裁委员会啊,什么讨薪啊,什么降薪1美元啊。都是其中的剧情罢了。
现在香港仲裁那边已经到了最后的尾声了。从过往的经历来看,贾跃亭到处行骗给是大众留下了非常坏的印象,而且从各大媒体曝光出来的信息来看,恒大这次的赢面是比较大的。毕竟恒大由始至终都没有做错什么东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贾跃亭如果这次输掉了仲裁,就将万劫不复了。永远失去了法拉第未来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逗留美国的借口。等待他的将是国内无数的催债人。 而恒大将会得到很好的契机接入电动车,而且可以自己把控未来!
有人认为现在街上的滴滴很多是上汽荣威,滴滴救活了上汽,你怎么看?
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要面对的客户不单纯是以经销商面对市场终端,作为厂家也有集团客户以及大客户,这些客户主要就是这些共享用车或者大型连锁租车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些客户已经不是单纯的“客户”,而是利益共同体。
有些汽车的销量看似很漂亮不过实际消费终端销售的车占比其实并不高,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针对这些集团客户,是这些群体在消化车企的库存,而企业同样为客户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时代,很多PPT造车甚至传统造车企业推出的产品并没有核心竞争力,有些甚至一塌糊涂。但是这些车依旧有很高的销量,真正买单的并不是终端消费者而是这些大客户。想要获得补贴不仅是要车辆本身达标,里程数也是要跑出来的,否则一套动力系统可以换装很多台车重复销售,这就是所谓的骗补行为。
这种模式足够成熟也自然引起重视,所以这些车面对检查必须跑出公里数,否则电池总量和消耗电能完全不成正比。这也就是导致了制造商和后市场形成利益牵扯,也确实救活了很多车企。当然不是指的荣威,事实如何也许再过两年就都明白了。
感谢邀请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收益
大众出行就需要打车,而打车就需要给钱,就会有收益
而且不用动脑子,只要会开车就行了
所以赚钱门槛就低了,才会那么多人开网约车,和滴滴 买辆一般的车很便宜 所以才会这么去做
自然而然就带动了卖车行业
没人认为现在滴滴车多少上汽荣威,小编你提问之前先确定自己眼睛是不是瞎,跑滴滴的最多的是吉利,卡罗拉,轩逸,哪有你这样的瞎逼用那么费油的荣威,真不明白你编一个这样的故事,想干什么
就拿上海来说,滴滴基本上救活了好多汽车厂家,比如新能源,比亚迪,荣威更不用说,上汽的车,优先选用,为什么都说网约车违法,但没有去关闭呢,我觉得是时代的发展,大半夜你去打出租车,郊区有吗!下雨天你在路边等出租车吗?看看滴滴用了多少上汽的车,荣威550+950别克gl8,大通,太多了
我也是车主之一。选择荣威i6的原因有几个。1当时符合南京网约车[_a***_]的车型不多,荣威全是颜值比较高的。2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对于南京唯一的进口引进品牌还是比较怀念的(虽然现在是上汽)3荣威的宣传,冲着它的油耗和舒适度。结果。哎满满的泪啊。变速箱打新车就一塌糊糊,上汽永远说是双离合的通病,无法解决。南京的合成荣威都给车主堵过好几次了。可厂家就是解决不了。18款和17款同款不同配。整个就是欺负人。对于过来人,提醒下?这车能不买就别买了。坑。
2008年谁救了特斯拉?
是戴姆勒救了特斯拉!
2008 年 1 月,戴姆勒的高层如约来访,Musk 邀请 Herbert Kohler 试一试这辆「崭新」的 Smart。Kohler 坐到了驾驶座上,Musk 在副驾,一脚电门踩下,Smart 飞快地驶出了***。
大约 15 分钟后,当 Smart 回到***时,一向严肃的 Kohler 脸上已经是满意的神情。
在接下来的 2009 年,特斯拉展现了今后恐怕没有任何一家新车企能够复现的风光。
1 月,戴姆勒确认向特斯拉***购首批 1000 个用于 Smart 的电池包,订单总价值 4000 万美元。
当年 5 月,戴姆勒又以 5000 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特斯拉接近 9.1% 的股权(2014 年戴姆勒从这笔投资中退出时,最后获益超过 7 亿美元)。
也部分因为戴姆勒这家全球顶级车企的背书,丰田也在同一年决定向特斯拉投资 5000 万美元,同时电动版的 RAV4 将***用特斯拉提供的电驱动动力总成。
特斯拉还在当年 3 月推出第二款量产车型 Model S。当年 6 月,美国能源部(DOE)授予特斯拉 4.6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支持 Model S 这样的高科技车型量产。
北汽蓝谷,2020最惨车企还有救吗?
那么多造车新势力都坚持下来了!国企就算一年不卖车又怎么样!还不照样活着呢!据听说人家青岛事业部有盈利!北汽的电车还是可以的!加上店端优惠,起码性价比够高!!车还是有优势的!2021年又推出了高端纯电车!拉升品牌价值!优势还是有许多的,比如2020年推出的三电终身质保!市场保有量大!刚换的领导据说以前是做市场的!最近出来讲话都是以客户需求体验为目标做产品的,觉的讲的还可以的。再说现在所有新能源车都是亏损坚持!我觉得北汽还是能坚持住的!肯定不会因为今年销量不高和亏损就倒闭!毕竟北汽集团还是很有实力的!就算因为双积分政策,也会给他一直输血的!北汽新能源自己也是比较有实力的!没实力也不可能做前几年的销量冠军。作为前几年有高销量的新能源车企加上补贴政策照顾!以前盈利状况还是很好的!最近是负面新闻比较多!但是离倒闭还远吧!崛起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救活车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救活车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